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凌氏宗亲论坛  (http://www.ling.org.cn/dv/index.asp)
--  寻宗问祖  (http://www.ling.org.cn/dv/list.asp?boardid=9)
----  [原创]凌氏来源怎么查  (http://www.ling.org.cn/dv/dispbbs.asp?boardid=9&id=17)

--  作者:人到中年
--  发布时间:2006-4-22 11:29:12

--  [原创]凌氏来源怎么查

就凌氏的来源想与大家探讨。

1、现宗亲网上讲的大都是江南凌氏,那原北方凌氏呢?

2、江南的始祖有凌操,也有凌统的,现有记载是凌统之后,那凌统之弟的后人呢?

3、凌统在史书上记载只二子,家谱记载有四子,现只能查到长子烈公之后,那其他三个弟弟的后人呢?尤其是二弟封公,其兄因罪而由他接替封候的。

4、烈公有二子:腾明,字嵩;腾昭,字忠。二十三世祖凌准(唐“八司马”之一,柳宗元写有“挽凌司马”)是腾昭公之后。那腾明之后呢?

5、腾昭公也有二子,凌准是长子诜保(字弗)之后。那次子谅保之后呢?

      以上所说的从操公到诜保公也仅五世,就有诸多的问号,请各凌氏后人一起补充完善。

      我所系的支脉是继操公始,已有66代了。是绍兴凌氏始祖景夏公(凌氏三十三代世祖,宋吏部侍郎)之后。


--  作者:四川凌淼
--  发布时间:2006-4-23 0:39:28

--  

操公之前,大约有66世了(从少典算起).之前的凌氏也有众多后人.

统公算是凌氏名人,各地估计非统公之后,托统公之名的是有的.

各本记载差异较大,正史也有不同.还待考证.


--  作者:凌斐锦
--  发布时间:2006-4-23 21:31:54

--  
由于历史原因很多问题有待考证!每个地方的族谱都有不同之处!所以要大家资料共享!去考证所有疑问!!
--  作者:人到中年
--  发布时间:2006-4-24 10:14:34

--  

凌姓在西周时期产生,其祖居地应为两处:

一为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是担任凌人官职的任职处,

一为卫国(今河南东北部与河北南部间地),是凌姓支庶在祖上封国的居住地。

东周时,凌人随王室东迁洛阳,一部支庶留居今陕西中南部一带。战国后期,东周王室与卫均先后被秦所灭,凌姓子孙纷纷逃往今河北、山东。

汉武帝时,移关东贫民七十二万五千户徙陇西、代北、西河、上郡、会稽,其中有凌姓迁居今山西、浙江、江苏一带,可见凌姓南迁之早。

在我国的早期历史上,凌姓表现的比较沉寂,直到东汉末期才有吴郡余杭(今属浙江)人凌操见诸史册,凌氏原居山东莒县,因凌操、凌统随孙策父子征战而迁居浙江余杭。凌统更是风光显赫,为凌姓人增光添彩。统有二子,长子凌烈、次子凌封也以父荫补职。三国归晋后,子孙散居江浙一带。唐代再迁安徽歙县,一支迁浙江富阳。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又迁安徽宣城,一支仍回余杭,大约11世纪又先后迁浙江浦江、安徽宁国,到北宋末年由安徽迁至安吉,元末,因避战乱又散居四方。

两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战乱不息,可谓国无宁日,于是北方凌姓南徙江东,除进入今江浙之地外,还有凌姓落籍今安徽、江西等地。

唐中后期,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兵连祸接,再次使北方动荡不安,是故凌姓再次南徙,河北、河南之凌姓有顺汉水南下,进入今湖北、湖南之地者。

凌氏……世居河南,至唐。有凌孜为会稽太守,迁居余杭。宋时,凌吉由余杭迁江西会昌。

两宋之际,凌姓人空前强大,见诸史册者俯拾皆是,且多为南方人氏,使得凌姓成为南方名门著姓之一。

    北宋宣州泾县(今属安徽)人凌策之后有迁居今江苏苏州一带的,传至宋末凌震时,因蒙古铁骑南下,为避战火,其后散居岭南(今广东一带)。


--  作者:凌和斌
--  发布时间:2006-4-30 10:25:38

--  

本人很少上网,对此较生疏.今天能发现有凌氏宗亲的网站,非常高兴,我是湖北新洲人,在武汉这边的凌氏大多来自湖北省黄冈.在外比较少能遇到同性人.希望网站越办越好,凌氏宗人能有一个交流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