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 休闲,旅游,户外运动。。。
 
凌氏宗亲论坛凌氏茶馆 → 铜锣

您是本帖的第 3716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铜锣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铜锣

169面铜锣是“报警器”


【2006-10-27 10:31:03】【来源:《凉山日报》新闻网】【字体: 】【颜色: 绿

    “咣、咣、咣”,在暴雨如注的漆黑的凌晨里,铜锣的声音特别的响。

    “大家快起来啊,准备转移到安全地带!”今年9月18日凌晨,德昌县发生严重的泥石流灾害,各乡村预警专用的169面铜锣的重大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许多村庄里锣声刺破了风雨声,村民们闻讯或穿衣待命、或有序地跑到安全地带避险。

    那铜锣很寻常,是我们经常看见的“敲锣打鼓”之锣,直径约30公分,有锣槌。没想到,德昌人竟然将此铜锣变成报警器,算是一大创新。

   德昌县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从2003年起,该县实施了地质灾害紧急避险的预警方案,在暴雨或雷电声中采用什么方式告知村民有险情,人们想了许多办法,最先采用铜锣的是茨达乡村民。一个预警人员说:“打雷下雨的时候,只有锣的穿透力强,声音最大,效果最好。”2004年雨季之前,用铜锣报警的方式便被各乡镇广泛采用。德昌县政府救灾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是铜做的,铜锣每面要150元。那段时间德昌的铜锣好卖得很,县城里铜锣都卖断货,我们要到文具店里先预订才行。”据悉,德昌县许多县级单位买锣送给联系乡,不少乡政府也买锣送村社。

    “只要风大雨大觉得危险时,我们就要打锣。”老碾乡大村二社社长陈祥明说。这个社处在三公里的滑坡体危险地带,政府更是采取了许多防范措施。2004年老碾乡政府送给他们社两面锣后,全社的300多村民已经演练过一次,演练的锣声一响,他们就朝大滑坡体左右的两个山岗跑。德昌在提高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和能力上下功夫,各乡镇在汛前对有灾害隐患点的村、社、居民点开展躲避灾害撤离演练,同时发放张贴防灾明白卡到户,使各农户都明白自己的居住地可能面对的是什么灾害、怎样应对,做到每天进出看,牢记在心中。

    大村二社有2名村民是敲锣人,陈祥明是其中一个,两人在社的两处聚居区负责预警敲锣。平时村民都开玩笑:“你们像打更的!”“我们也不想敲啊,谁愿意发生那些事呢?”他们说。

    话是这样说,可这些现代的“打更匠”非常负责。陈祥明记得:“2005年5月我们第一次遇险敲过锣,当年6月份因为下暴雨,我们又敲响了锣。今年9月18日凌晨两点半,听见雨声特别大,我们穿着雨衣跑到村里打锣,不久乡里的孙副书记也赶来,我们要村民起床准备跑,村民们都起床穿好衣服,只待我们一声命令,他们就会很快转移。”

    9月18日,德昌县各乡镇关于铜锣报警的镜头很多:永郎镇永春村铜锣响时,村民纷纷跑向安全地带,泥石流狂卷村庄时,仅有2名村民遇难,但大多数村民安全转移并获救;锦川乡新马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李元安在18日凌晨1时接到乡政府通知后,摸黑通知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责任人,启动隐患点防灾预案,夜晚的村庄锣声骤响;金沙傈僳族黄竹村大沟合作社的“转转锣”,也在那天发挥了作用……

    德昌县有关部门核实的泥石流灾害和影响防洪泄洪点177处,有铜锣169面,这些铜锣广泛分布在德昌的各预警点。敲铜锣只是基层最为重要的一种报警方式,此外各地还有许多报警方式:“有吹口哨的,有敲瓷盆的,有用高音喇叭喊的,还有打电话、打手机的……”凡此种种,构成了德昌县基层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铜锣报警的效果是明显的。今年9月18日,德昌发生特大群体性暴雨泥石流灾害时,铜锣报警这种简单而古朴的预警方式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虽然此次灾害全县房屋进水784户4002间,其中倒塌房屋1316间,无家可归人员536人,但仅死亡2人,有效的预警降低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损失。

    小小铜锣,能让人们闻声而走,把大灾化小,铜锣的实际价值远远超过了150元。(宋 明)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1-6 22:01:54

 1   1   1/1页      1    
<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Copyright ©2000 - 2005 凌氏宗亲网
页面执行时间 0.14844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