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 休闲,旅游,户外运动。。。
 
凌氏宗亲论坛凌氏茶馆 → 挑战极限 旅行家余纯顺徒步走西藏日记

您是本帖的第 11604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挑战极限 旅行家余纯顺徒步走西藏日记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21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余纯顺之父孤身徒步走中国 [转帖]
--------------------------------------------------------------------------------
      
      正在孤身徒步走中国的余金山老人是著名旅行家余纯顺的父亲。他头戴凉帽,身背行囊,手持藤杖,紫色衣衫上绣的“继承我儿遗愿,徒步全中国”格外醒目。老人所到之处,无不吸引了众多的好奇的目光。晚上,在余金山下榻的响铃宾馆,笔者拜会了老人,听他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少年有梦,古稀又作霞客行
      余金山,1929年5月出生于上海。少年时受李白、徐霞客诗文影响至深,对他们浪漫的游侠生旅羡慕不已,遂生旅游中国之梦。
      为使梦想成真,他曾花费5年时间学习中医、针炙、推拿、气功等,为徒步远行作了必要的准备。但由于工作、家庭等多种原因的牵绊,使他终未成行。少年之梦,无声无息沉寂于平淡无奇的日月流转之中。
      在余金山的影响下,长子余纯顺从1988年开始徒步走访中国。他不但给了儿子极大的精神鼓励,还拿出部分积蓄资助儿子。在儿子旅行期间,余金山先后12次赶往途中看望,为他送去给养,最多时挑担负重竟达40公斤。
      1992年,余金山赶往四川看望余纯顺,当他得知儿子要徒步6万公里打破阿根廷人托马斯徒步旅行48万公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时,激动不已地说:“你一个人走6万公里,人家容易再破你的纪录,让我和你一起走,父子各行6万公里,创下的纪录外国人就难打破!”从此,父子同愿,踏上了为国争光的旅途。
       1993年5月8日,余金山从上海出发,经浙江到安徽。因父子同时旅行,经济困难,在走了2000多公里后,父亲不得不中途告停,省下钱来全力支持儿子。
       1996年6月,余纯顺不幸在罗布泊遇难。痛失爱子,余金山不胜伤悲,但他更为儿子壮志未酬无限惋惜。每当想到儿子立志打破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想到儿子未曾走访的22个少数民族地区,想到儿子留下的游记尚不完整,余金山就心绪难平。爱子之愿,少时之梦,让这位古稀老人力排家人劝阻,毅然踏上了徒走中国之路,去承继完成儿子未竟的事业。 
      离别故地,执著走向目的地
      1998年2月17日,上午9时,余金山从上海、江苏交界的葛隆出发,踏上征程。忆起当年在此送爱子余纯顺上路的情形,余金山百感交集,禁不住老泪纵横。想到国家、社会各界对儿子爱国主义精神和他对中国探险事业所做贡献给予的高度评价,余金山心感慰藉之余,也备受鼓舞和鞭策。儿为给祖国争光而死,值得!自己为完成儿子的夙愿而搏,也同样值得!
      途经江阴,余金山绕道拜访了心仪已久的大旅行家徐霞客故居。当了解徐霞客出身官宦之家,为实现理想宁愿放弃安逸的生活时,余金山再一次被这位古人的精神打动心扉。对徐霞客故居的拜访,可以说与对儿子触景生情的怀念一样,更加坚定了余金山徒步走中国,实现儿子遗愿的信心。
      俗语说,在家日日好,出门事事难。余金山徒步中国之行,时时都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他食不惯沿途的饭菜,尤其不喜欢食肥肉和荤菜,但为了完成自己的志愿,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吃下这些东西。对余金山来说,最难的还不是口味问题,而是饥饿。要走快些,他每天早晨只能吃八分饱,而所负重又要轻,食物自然带得极少。如果碰不到路边店补充给养,他只有忍饥挨饿。从即墨的华山镇赶往莱阳的团旺镇,两地相距40公里,余金山就遭遇了无店的状况,早晨买的半斤油条一日三餐陪伴了他一天。
       旅途中,余金山住的常是些下等旅店,蚊虫叮咬,令他不堪其苦,欲睡难眠。劳累一天,又赶写日记到深夜,余下的寥寥数小时又睡不好,翌日上路,老人就很难打起精神,走得也慢。为了补充睡眠,实在困得不行,余金山就把背囊作枕头,蜷着身子侧卧在路边打个盹,养养精神再走。
      余金山背负15公斤的行囊赶路,遇到热天,汗流不止,衣衫和短裤几乎没有干的时候。遇到雨天,单薄的衣衫很快就被淋透,其冷难捱。疾病也时时袭扰着他。从常州赶往江阴,余金山脚板心起泡,脓血混流,疼痛难忍,他硬是咬紧牙关,一瘸一拐地赶到江阴。由浙江进入安徽,在攀越两省毗邻的近千米高的茶子岭时,他连续跋涉了27个小时,从山上下来他竟昏睡了两天两夜。
      劳筋骨,饿体肤,乃至忍痛行走,这些来自自然的苦难和自身的不适,余金山都能豁然处之,而某些人的误解和不支持却令他不胜遗憾。在江苏靖江,他要进一个茶店买一包茶叶,店老板看他的一身打扮,误以为他是乞丐而把他拒之门外。在瓦房店万家岭镇,他要在镇政府门口拍照留念,却意外地遇到镇政府工作人员的阻止。
      信念是生命之灯,一个人的行动一旦被一种坚定的信念所支撑,那么任何的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他前进。余金山正是在为国争光的信念支撑下,不断克服来自生活和社会的重重困难勇敢地前进,一天天走近他的目标……
      历经数月的艰辛跋涉,余金山已走过浙江、安徽、江西、山东、辽宁等省,行程12000余公里。沿途记下了数十万字反映各地经济状况、风土人情的日记,还拍摄了大量体现祖国风貌、人文景观的照片。余金山的壮举打动了许多接触过、了解过他的人,人们纷纷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为完成壮举,余金山时时在自我激励和催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感到形势逼人,时间逼人,因为我毕竟是古稀之人。时间对我来说,它比黄金还要珍贵。我只有加速工作,加快赶路,才能尽早完成我的使命,对得起儿子、自己,对得起那些支持我、理解我的人们,还有我的祖国!”
      光阴无声走向昨天,岁月无情逝成经年。往昔征程几多艰险,来路漫漫困难重重。我们衷心祝愿这位胸怀壮志,深爱中华,为儿遗愿暮年远征的老人,一路走好,一路平安,不断跨越一处一处追求的驿站,成功地走向辉煌的终点。
                                              2003年06月01日来源:西部旅游网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4:36:25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22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以下内容含脚本,或可能导致页面不正常的代码
说明:上面显示的是代码内容。您可以先检查过代码没问题,或修改之后再运行.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4:38:33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23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余金山老先生当场宣布:“把巴州保险公司支付的10万元人寿保险费存入银行,成立余纯顺探险基金会,支持那些有困难的探险家和学者。” 在过去8年时间里,余纯顺以凡人难以想象的坚韧意志,孤身徒步大半个中国,总行程4万余公里,记录了数百万字的日记,拍摄 ...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4:43:20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24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6月17日中午12点,极度疲惫的我和孙鹭,以一小时一公里的速度回到营地,便听到直升飞机在湖心岛以西11公里处发现余纯顺遗体的噩耗,两行泪流淌下来,我一屁股坐在沙地上,再也起不来了。

  芸芸众生中,像余纯顺这样有着坚强的毅力,矢志不够的人并不太多,余纯顺的行为代表了中国人的一种志气,一种值得弘扬的精神,进入罗布泊前,余纯顺曾对我说过:“人本身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我是个浪迹天涯的人,最终还要回到大自然去,我早已肾生死十度外”当巴州旅游公司副总经理刘和平征求如何处理遗体的意见时,我依照死者生前愿望,以及国际探险界的惯例,提出就地掩埋和法医鉴定的建议。

  下午直升飞机再次由库尔勒起飞,它载来了花圈,木碑,挖墓穴杂具及四名刑侦和法医,这时候营救人员却成了余纯顺的掘墓人,搭乘直升飞机,向罗布泊飞去。

  飞机在距余纯顺遗体50米处降落了,机仓门打开,人们像离弦的箭向余纯顺奔去,多么希望他起死向生,奇迹般的活来。

  余纯顺赤身裸体仰卧在帐篷中,右手高举,左腿弯曲,像走路的姿势,睡袋,防潮垫均没打开,推测为中午避免太阳暴晒向临时搭的帐篷。帐篷门口放把出鞘的藏九。距帐篷20米处有挖坑的痕迹,是用藏九挖的,旁边放半袋牛肉干,没发现饮水和其他食品。

  现场勘察,法医鉴定,挖墓穴同时推进,飞机没有熄火,怕熄火后难以起飞返航,往返库尔勒路途飞3个小时,只给1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以上多项工作,人们按预先安排好的分工,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法医当场排除了他杀和自杀,肯定死亡时间在5天以上,尸体已高度腐烂,解剖胃中无任何食品……录像,照像,清点遗物,整容,进行得很快。挖墓人在盐喊地上掘进特别赞力,他们已汗如雨注,满手血泡。揭去盐壳,挖进盐层,排去流沙,整个现场只听到铁铣、十字镐的飞舞声和直升飞机的马达声。

  帐篷裹尸,头东脚西,余纯顺被安葬在他曾为之魂牵梦萦的罗布泊。他头枕父母邦,脚踏新疆大地,仍在走呀走!走他没有走完的路。

  彭戈侠在临时立的木质墓碑上,写了“余纯顺壮士遇难地”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举行过一个简哀悼仪式之后,飞机起飞了。茫茫无际的罗布泊荒原上增加了一座孤坟,花圈上的飘带在风中左右摇摆,像似余纯顺在向我们挥手告别……

  飞机起飞不久,罗布泊起风了,黄色尘沙一片,飞机只好爬高,向天山支脉库鲁克塔格山中飞去,躲避沙尘暴的袭击,太阳落山时才赶回库尔勒机场。真庆幸起飞得及时,飞得大胆,我们活着回来了。

  “地面部队”,四部汽车,连夜兼程也回来了,余纯顺的亲属,上海电视报的记者杨申庆,新民晚报社记者强荧从上海赶来了,生前知已徐姑娘从乌鲁木齐市赶来了,生前好友的唁电悼同从全国各地发来,人们处于震惊和痛惜之中……

  6月22日,余纯顺壮士追悼会在巴州宾馆举行,大厅中央悬挂着余纯顺壮士的彩色遗像,条幅上联是“风雨八年走中国”下联是“魂归大漠当英名”。当地政府,机关,生前好友送的花圈摆满了大厅,人们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余金山老先生当场宣布:“把巴州保险公司支付的10万元人寿保险费存入银行,成立余纯顺探险基金会,支持那些有困难的探险家和学者。” 在过去8年时间里,余纯顺以凡人难以想象的坚韧意志,孤身徒步大半个中国,总行程4万余公里,记录了数百万字的日记,拍摄了数千张照片,谁能料到他确选择了这块不毛之地最终长眠于罗布泊。这位来自上海的勇士,在新疆还有他未走完的很长的一段路痛战,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4:45:26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25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7、鉆了一百三十八個隧道
做了一百三十八次水耗子

1990年12月底,剛剛過完三十九歲生日的余純順,結束了對寧夏四族自治區的訪問,翻越六盤山,抵達甘肅天水,進入徒步考察的第十四個省份,受到早在東北結識的朋友的盛情款待。但他哪裡有什麼心思品嘗美味佳餚?早在他到來之前,就有一封不尋常的電報在恭候他,母病危速回。電報是他父親發的。
這簡直是晴天霹靂。從他離開家的那一天起他沒有一天不牽掛著母親,沒有一天不為她祈禱。兩年多的旅程中,母親曾多次讓父親和弟弟給他寫信,催他回家,因為老人家身體越來越差,他時刻擔心自己將不久於人世,臨終前,母子不得相見,這是多大的憾事阿!而他越走得遠就越發思念母親。
他決定回去一趟,在母親臨終前見上最後一面。朋友勸他:「母親病危事關重大,你無論如何也得回去,來回花銷我們包上,臥舖票我們都給你買上了。」他被朋友的一片苦心感動,決定第二天啟程。
他通宵無法入睡,前思後想,覺得有點不對勁。父親曾幾次發假電報請他回去,都被他識破。父親雖是因為念子心切才這麼做的。可不,上路以來,年逾花甲的父親曾三次來看他。尤其是那次牡丹江的見面,令他終身難忘。當他在遼寧被歹徒砍傷的消息傳到家時,父親趕快打點行裝,千里迢迢趕到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老人背插雙劍,身背一個和他一模一樣的軍用背囊,要求跟他同行。父子見面後余純順幾天閉口不談此事,老人實在憋不住了,就問:「我說的事,你考慮好了沒有?」
「考慮好了-不行!」
「啥?」老人急得從沙發跳起來。
「不行就不行,你年紀大了,不要我苦受啦!」
「受苦?你以為我沒你能吃苦?」老人拍拍胸脯討好地說:「兒子你瞧,你老子身體棒的很,比你結實的多,針炙、推拿、氣功,樣樣都會,還有這兩把劍,狼蟲虎豹也奈何不得,說定了,最起碼護送你走出大興安嶺!」老人猛地拔出兩把寒光閃閃的劍,舞了兩下,又猛地插回鞘子,得意洋洋,真有股仗劍伴君走天涯的豪氣。
余純順哭笑不得,他為有這樣支持理解自己的夫親而自豪,又為父親的一片老牛舔犢知情倍感辛酸。他深知行路的艱辛,哪裡忍心讓年邁的父親跟他這樣受苦?
「不行,你不回去,我就不裡你!」他不盡人情地答道。
「不行也得行,我來時名片都印了,上海知道的人不少,我怎有臉回去?」
「什麼?你還印了名片?」他更吃驚了,看來老爺子真準備破釜沉舟了。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名片上印著
余金山-孤身徒步考察全國者陪同者
「哈哈哈哈………..孤身孤身,怎麼又冒出個陪同者,這不是名不符實嗎?」余純順很快就抓住了又一次洋洋得意的父親的漏洞。
老人一聽唉聲嘆氣,頹廢地坐在沙發上。看來自己精心準備了那麼久的一切又成泡影了。以後的幾天裡,老頭子氣的一聲不吭,也不好好吃飯,臨走還來個不辭而別,悄悄溜走,故意給兒子留下一個懸念。
父親畢竟是父親,不但沒有記恨兒子,而且又來看過他兩次,給他帶來資金和裝備,臨走時總是有囑咐不完的話。有時,他實在想念兒子,就跟老伴商量,打封假電報,看能不能以「母病危」的藉口將他召回。這一次是不是老頭子又騙他呢?他將信將疑,決定暫不急著回家,先回封電報探探虛實。第二天早晨,他先退了車票,又去發了封電報:若母真病危請速電告詳情。
余純順不安地等待著。幾天過去了還不見回電,心中一塊石頭才算落了地。可「母病危」三個字如凝重的陰雲鎖著他,讓他喘不過氣來,他不希望在以後的旅途當中再聽到這三個字。他立即寫了封長信,讓父親再不要發那種假電報刺激他。
余純順在天水期間,正逢元旦前夕,市上處理了大批的臭魚臭蝦,不幸他在一家飯館裡不知情地飽餐一頓,結果上吐下拉,又染上重感冒,他幾乎要躺倒了!但時間不等人阿,明年四月份他就要沿川藏公路走西藏。
就這樣,他帶著一身病上路了。
從天水到寶雞走鐵路要比公路近許多,為了省時間,他決定走鐵路。寶成線以隧洞最多文明,尤其是天水到寶雞之間。
剛走進第一個隧道,他就有些害怕,但退出來時要耽誤時間,更何況開弓哪有回頭箭。隧洞入口處還比較亮,可往深走幾步就黑得伸手不見五指了,冷風颼颼、寒氣森森,他打著手電,深一腳、減一腳,摸索前進,昏黃幽暗的燈光跟周圍強大的黑暗相比,簡直微乎其為。他不得不睜大眼睛,調動渾身上下每一個器官,彷彿要迎接野獸的挑戰。洞頂不斷流下污濁的水柱,鐵軌邊形成一條條暗河。他上下遇到污水的夾擊,不一會而渾身就濕淋淋的,寒冷之極。他的腳尖也不時碰在鐵軌和枕木上,略得生疼。更糟的是,每走一段,就有一根電線桿,他一不小心就碰在上面,飽嚐碰壁的味道。隧洞中唯一的活物是水耗子。這些可憐的小東西終年不見陽光,突然見到它們生活中來了這樣一個客人,感到非常驚奇,就成群結隊,互相爭吵,互相撕咬,倒是給這寂寞的隧洞增添了一些生機。「我也和你們一樣!」余純順自嘲著:「我也是一隻帶病的水耗子,不會給你們傳染上吧?」這麼越走越感到吃力,頭暈目眩,不時靠在岩壁上休息。他心中默念著,但願火車不要開來!在這種地方行走,最怕的就是跟火車打個照面。那簡直是一種刑罰,一種劫難。他先是緊貼岩壁站著,但背上行囊太厚,他不得不改變姿勢,側身而立,屏住氣息,竭力把身子縮的最扁最小。列車帶著山崩地裂的轟鳴,推著強大的寒氣流,像條巨蟒呼嘯而去。每一瞬間,都彷彿會將他吸進去,他幾乎用盡了吃奶的力氣,才維持住身體的平衡。他的眼前不時出現一個幻影。他彷彿看見一個人帶著恐怖的尖叫被車輪捲走,來不及掙扎一下就消失的無影無蹤。那人就是他自己!天阿,那怎麼會是我自己呢?我絕不能死在這深不見底的黑洞裡……..他怕了,但有什麼辦法’?走這隧道就像搭上了賊船,只能上來,不能下去。直到火車的怪叫完全消失,他才長長舒一口氣,帶著滿腦子轟鳴聲,繼續摸索前進。
那不爭氣的小手電閃閃爍爍,隨時都有可能熄滅,在這種前不巴村後不著店的鬼地方上哪而去買電池去?他時刻提心吊膽。還好,這寶貝在他走完第一百三十八個即最後一個隧洞時耗盡了最後一絲電。走這三天的路程,就像在巴士底獄關了三十年一樣漫長,一樣悽慘!他發誓一輩子再也不走隧道不當這可憐的水耗子了!當他到達寶雞市時,回想起那地域一般可怕的隧洞時,不寒而慄,義大利詩人但丁在「神曲」中描寫的地域不也就這樣嗎?
橫亙在前面的就是秦嶺,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可他並未產生韓愈「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觀馬不前」的低沉情緒。雖然病情沒有任何好轉,可他內心卻非常振奮,只要再越秦嶺,走蜀道,過劍閣,登峨嵋,一直向西,他就會像一陣勢不可擋的旋風,直奔青康藏高原而去,一個比以往更讓他激動和魅惑的時刻正在到來……….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4:49:21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26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在罗布泊面对死亡之骨

  2003年6月,李亚平决定穿越罗布泊。罗布泊是个令人生畏恐惧的名字,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家木及旅行探险者余纯顺都没有走出这死亡境地。这里没有任何生命,一片戈壁与沙漠沼泽,8月这里的最高温度为65度、最低温度52度,地面温度70度,全程约800公里。

  这样恶劣的环境,自己能幸运走出罗布泊吗?李亚平与两个新疆驴友同行,他们准备了9箱矿泉水,每人3斤巧克力,还有盐、风干牛马肉、新疆大饼。

  李亚平不知道进入罗布泊自己是否还能活着出来,所以他的心情有着壮士一去不回头的壮烈。死亡对于他并不可怕,对妻子与儿子的牵挂愧疚令他有些心酸,面临生死境地,他深感对不起妻儿。

  走进罗布泊,眼前是茫茫无边的沙漠,辨别不了方向也见不到一丝绿色。走在高温下的沙漠里,脚是烫的,炽热阳光剌得眼睛睁不开。罗布泊气候干燥,风沙打在脸上像刀划般疼,紫外线烧伤皮肤,用手一撕脸上的皮就掉下一层。李亚平说他做了个试验,一瓶矿泉水在30分钟内就全部蒸发完了,为了保持体内水份,晚上睡觉他们将身体埋在沙子里。没有水就意味着死亡,他们用水非常节省,口干得嘴唇都裂开了,沾一点水润润,在罗布泊28天他们没有洗过脸。

  走了4天,他们远远看到前方有一辆车,便疯了般向车跑去。映入他们眼帘是极其残忍的一幕,驾驶座及副驾驶座上有两具骷髅,在排挡杆及车驾上有零星随风飘动的碎布片。吉普车已被沙漠掩没了一半,车体已没了原色,铮亮铮亮地,像被铁沙打过,油管及车上的塑料管用手一弄都粘住了,油箱里还有半箱汽油,车里装着带有彩绘的棺板。

  李亚平说,看着这悲惨的情景,他们三人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人的生命在这死亡之海是如此渺小。死者是盗楼兰古墓的人,很可能是找不到出去的方向而困死在这里。

  当晚,三人商议是继续走还是打道返回。“我们是探险,不是为财而来,只要心中没有贪念,相信神会保佑我们。”李亚平说,人处在恐惧绝境之中要有信念,这样才能鼓励自己撑下去。在行走的路上偶而会见到一两只麻雀及乌鸦的尸体。这里,飞禽有着翅膀也飞不过罗布泊,凄凉的场面令他们心中弥漫着死亡的阴影。

  行至120多公里处就是罗布泊中心地带,这里是看不到边的盐碱地,长期太阳曝晒,盐碱像钢板一样硬且翘立着,远远看去一片亮晶晶的,像锋利的刀立着,稍不小心就会穿透双腿,人在上面行走像跳舞一样……

  著名的玛瑙滩就在罗布泊的东北岸,方圆四、五十公里全是漂亮的玛瑙及奇石,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尽宝藏。在夕阳的照射下,千奇百姿的玛瑙闪耀着奇光异彩,令人目眩。李亚平说,他亲眼看到在奇石馆,一块平常的奇石卖到七、八万元,而玛瑙滩的玛瑙及奇石都是极品,但这些价值连城宝藏对于探险者不会为之动心。“我们宁可背着一袋矿泉水,也不会背一袋金子,水会让我们活下来,金银珠宝会让我们丧命,生命可贵这句话,在此才真正折射出真正的涵义。”

  28天后,当三人远远看到一片绿色,他们相拥喜极而泣。“我们终于走出罗布泊,我们大喊大叫,满脸的泪水,一个同伴跪地,仰望苍天,失声痛哭……”

  她跳下车在路边等他

  谈起与丈夫的相遇,小丈夫22岁的罗敏一脸的羞涩,是奇遇引出了一段浪漫而又感人的爱情故事。罗敏是四川资中县旧德镇人,原在镇中心医院药房做药剂员,是家里唯一的女孩。1999年8月30日上午,罗敏趁休班回资中县城看父母,坐在公共汽车上的罗敏看到在路上疾步行走的李亚平。罗敏告诉记者,当时最吸引她的是李亚平背着大包上的“徒步中国”4个字,当汽车从李亚平身边开过时,她禁不住回头张望,她嚷着让汽车停下下了车。罗敏说当时她不好意思跟李亚平打招呼,就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在路边慢走,当李亚平大步流星从她身边走过有10多米时,她忍不住“嗨”的一声叫了他。李亚平回头问是在叫他吗?罗敏说,当时李亚平身穿破着洞的牛仔裤,偌大的背包高过头顶,风尘赴赴,人非常精干。就这样俩人一边走一边攀谈起来,罗敏陪着李亚平走了17多公里到了资中县城。先陪李亚平来到邮局盖纪念章,中午请李亚平吃了饭,俩人在茶馆里聊了一下午。她被李亚平顽强的精神所感动:“他的艰险历程让我感到惊奇,他身上散发着一种坚韧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我被他深深吸引了”。就这样,在临别时,罗敏送给李亚平一支派克笔,并留下了自己的电话。这仅是一次偶然的相遇,她绝没有想到她还会见到李亚平,更没想到她会成为李亚平的妻子。

  她偷偷塞给他1000元钱

  8天后,在隆昌县一条偏僻的路上,李亚平被吸毒仔打昏后抢劫一空,路人将他拉到路边树下后报警。李亚平在医院里整整昏睡了3天,临行时,当地民警给了他300元钱。就这样李亚平还没有伤愈又上路了,坚持走了100多公里,在重庆大足县李亚平再也支撑不住了。他躺在旅社十几天,吃什么吐什么,整个人虚脱了,此时他已身无分文,李亚平想到罗敏,就给她打了电话。罗敏随后从200公里外赶来将李亚平接回资中县。罗敏将李亚平安排在自己工作的医院治病,每天为李亚平送饭,洗衣服。李亚平说,他与罗敏只是萍水相逢,一个未婚的姑娘在单位同事的眼皮子底下这样无微不至的照顾他,让他特别感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个四处漂泊的人,没有家,有时遭人白眼,倍感生活的辛酸,我从不敢奢望什么,罗敏的情义让我感到特别的温暖”说这话时,这个坚强的西北汉子眼里闪着泪花。

  一个星期后,李亚平离开了医院,离开了罗敏,事后,李亚平在自己的行李中发现了罗敏塞的1000元钱及一封情意绵绵的书信。李亚平对记者说,当时他是温情之中有着酸楚,心情很复杂,他觉得他实在配不上罗敏,比自己小22岁,有那么好的工作,跟了自己只有受苦的份。从此徒步中国的李亚平不再孤独,因为有一双温情的眼睛始终注视着他,李亚平身上多了一张电话卡,每到一个城市,李亚平总会给牵挂他的罗敏报个平安。

  “我担心丈夫不再回来”

  2000年12月,李亚平与罗敏结婚,仅做了4天的新郎在新娘的泪水中再次踏上行程。罗敏告诉记者,那天,她将李亚平一直送到十几公里外的路上,俩人什么话也不说,但彼此的心难受极了,当李亚平转身的一刹那,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失声痛哭。李亚平跑回来紧紧地抱着她,他们相拥在寒风中足足十几分钟。罗敏对记者说:“毕竟丈夫做的事太危险,每次分离,我都担心丈夫不再回来,简直就是生离死别,非常心酸”。罗敏说这话时,眼泪潸然而出。次年10月,他们的儿子毛毛出生,罗敏大出血,此时,她的丈夫在茫茫雪原的深山老林里穿行。9个月后,李亚平才知道自己做了父亲,在儿子周岁时,李亚平见到了儿子。“毛毛,我是你爸爸,让爸爸抱抱”。当儿子踮着小脚扑到自己怀里时,李亚平流下了眼泪。“那一刻,我真幸福,46岁得子啊,可又很心酸,我对不起儿子,对不起这个家,对他们我没尽一点责任,我不配做父亲。”

  由于挂牵丈夫的安危,2004年8月,罗敏干脆辞了工作,开始与丈夫共同行走的艰难历程。一次,行走在广西旧州的公路上,连着下了6天大雨,路上捡不到一根干柴,几百公里没有人烟,没火做不了饭,他们身上仅剩下20元钱和一袋压缩饼干。罗敏饿得走路都摇晃,好不容易走到一个村子,他们借老乡的炉子烧火煮饭,李亚平想给妻子补补身子,买了3元钱的肉,为此,罗敏跟他大吵大闹,说丈夫瞎花钱。李亚平说,过去罗敏有工作,他是靠妻子的工资徒步中国的,罗敏辞职后,路上是两个人的花销,他们必须节省,两个人每天7元的生活费,经常是饿着肚子走路。“哪个女人不想过上好日子,不想穿漂亮的衣服,每想到这些,妻子与我风餐露宿,常常挨饿,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作为一个男人,我很愧疚。”李亚平哽咽着说不下去了,此时一旁的罗敏泪满双颊。

  徒步走天涯900多公里

  2004年11月19日,李亚平携妻风尘赴赴来到海口,他们从海口出发至澄迈、儋州、昌江、东方、乐东等共14个市县环岛徒步。12月15日他们走完海南全程回到海口,全程900多公里,一共走了24天。这是李平亚徒步走中国10万公里的第24站,至此,他共走了76000多公里。

  当记者问徒步海南的感受时,李亚平爽快地说,海南太美了,人好,空气爽。海南山清水秀,尤其是海南的空气清新,让人心情舒畅。李亚平说他患有神经衰弱,长期失眠,来到海南后,晚上一睡到天亮。

  11月29日,李亚平夫妇徒步乐东尖峰岭,神密的热带雨林令李亚平兴奋不已:“真是空中花园”,他赞叹着不停地按动相机快门。李亚平说,海南的热带雨林是国内独一无二的风景,可惜海南的旅游业多数是海景观光,海南的山也是一流的,应该好好开发利用。李亚平夫妇在尖峰岭拾了许多红豆,他们彼此赠送一棵,李亚平打趣道:红豆生在尖峰岭,一片相思两颗豆。

  途经文昌的生态村,李亚平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树中有村,村中有树,一片生机盎然。李亚平说置身于村中像是进了公园,太美了,海南农村的人居环境是他没有想到的。李亚平说待他徒步中国10万公里后,一定到海南定居。

  困境中遇到好心人

  谈起自己独自一人探险的经历,李亚平非常感慨:“如果没有好心人的帮助,我很难走到今天”。沿途善良人的无私帮助让他倍加感动和鼓舞,成为支撑他精神的支柱。到海南时,他们夫妻俩身上仅剩下300元钱,绕海南岛徒步近一个月时间,每天两个人的花费不能超过10元钱,这在内地还可以过得去,但海南消费高,他们只能勒紧裤腰带了。

  李亚平告诉记者,去年12月初在乐东境内,那几天海南连下阴雨,天气骤凉,他们夫妇徒步在野外,浑身被雨水打湿了,道路泥泞难行,找不到搭帐蓬的地方,夫妻俩又冷又饿。当他们路经一片瓜地时,一位山东老汉见他背包上的“徒步中国”4个大字,很是感动,老汉把他们拉到瓜棚,请他们吃晚饭,硬留他们住了一夜。第二天,老汉让老伴跑到十公里外的镇上买了几斤肉,为他们包北方饺子。临行时,老太太为他们烙了一大摞面饼,煎了一饭盒咸鱼让他们带在路上吃。

  海南人让我们感动

  李亚平告诉记者,在海口休整期间,罗敏胆囊炎复发住进医院,海口HASH特从基金中为他们捐款1000元。罗敏病重的消息在网上公布后,海南的许多网友纷纷来到医院看望并慷慨解囊。在罗敏病情好转时,在海口工作的王杰夫妇特别腾出家中的一间房将他们接到家中,给罗敏煲汤补身子,为其买了很多营养品,在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得知李亚平下一站徒步没有经费,人们自发为他捐款,至李亚平临别海南前一天,人们为他捐款6000多元。李亚平拿出一位三亚吴女士写的贴子:你们无畏的壮举感动着人们,你们是中国人的骄傲,尽一点心意表达崇高的敬意,祝李夫人身体早日康复,多多保重。

  谈到这些,李亚平眼含热泪:“我只有努力走完10万公里,来报答那些帮助过我的好心人”。在结束采访时,李亚平请记者帮忙,希望记者在行文中以他的名义感谢帮助过他们的所有海南好心人及单位:王杰夫妇、海口HASH、天涯户外、车友会、山鹰体育社、捷安特自行车协会、天涯社区探险版、驴友耍家的朋友们。

  1月18日上午,李亚平夫妇离开海口,继续他的徒步中国壮举,路程是海口—友谊关—凭祥—南宁—柳州—阳朔—桂林—湖南。李亚平计划在2008年走完10万公里全程,以此做为礼物献给北京奥运会。

  让我们用一位驴友的贴子为李亚平壮行,以表我们真诚的祝福和敬意:壮士一路走好,祝你成功,北京奥运会见。(良子李小岗)

            来源:南国都市报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5:02:25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27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主持人徒步中国讲环保 5年行3.7万公里
<--function att_varchar_clob(author) parse begin--><--function: att_varchar_clob(author) parse end  0ms cost! -->


<--function content() parse begin-->

  立志徒步中国、宣传环保的江苏小伙渡津,自2001年8月21日从镇江出发,已徒步走过中国的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行程37000公里。前日晚,渡津抵达武汉,在武科大演讲,呼唤大学生们从自身做起,关心校园环保,减少生活垃圾。

  渡津一脸络腮胡,显得风尘仆仆,像个“独行侠”:一身迷彩服,腰里挂着一个大号的军用水壶,背着一个略显陈旧的背包。

<--advertisement code begin--><--advertisement code end-->

  “我真名叫陈凯峰。”他说,取“渡津”这个名字,源于心中宣传环保的强烈愿望,“津”即渡口,他希望自己的足迹踏遍每个渡口,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渡津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曾从事过主持人、记者、自由撰稿人等职业。从小就非常热爱大自然,他亲眼目睹了家乡的京杭运河从清澈见底到混浊污染,痛心之余萌生走遍全国宣传环保的念头。

  2001年,他辞去电台主持人的工作,一路上用自己制作的环保标识宣传环保,并先后做环境保护讲演2600余场,担任1000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

  “一路上的开支,先是用自己的积蓄和朋友的赞助,现在靠沿途打工维持。”渡津说,他扛过麻袋、当过推销员、还卖过两次血,有人还说他是个疯子,但为了心中的环保梦想,他还会坚持走下去。

<--function: content() parse end  0ms cost! --><--function: content() parse end  0ms cost! -->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5:15:27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28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2002年,患肾衰竭的镇江丹徒县人陈月琴遇到徒步中国的湖北人李春华,在生死相依的旅途中,诞生了一段旷世的爱情。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5:27:45

 28   8   3/3页   首页   1   2   3    
<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Copyright ©2000 - 2005 凌氏宗亲网
页面执行时间 0.14063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