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 休闲,旅游,户外运动。。。
 
凌氏宗亲论坛凌氏茶馆 → 挑战极限 旅行家余纯顺徒步走西藏日记

您是本帖的第 11603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挑战极限 旅行家余纯顺徒步走西藏日记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11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4:05:43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12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4:06:16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13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这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
远在罗布泊荒原的著名探险家余纯顺的墓被盗。这是有关人士前往那里举行壮士遇难一周年纪念活动时发现的。

  5月9日,巴音郭楞国际旅游总公司党支部书记彭戈侠、副总经理刘和平与新疆电视台刘勇等人前往罗布泊拍摄《走向罗布泊》专题片并纪念余纯顺遇难一周年。5月15日上午12时许,他们来到余纯顺墓地,不料却看到壮士墓已惨遭盗掘。著名旅行家、探险家余纯顺去年6月孤身徒步穿越罗布泊探险时,不幸遇难。6月l1日晨余开始由东往西横穿罗布泊。次日遭遇大沙暴,接着与大本营失去联系。18日救援队伍在罗布泊西岸找到余遗体。19日按照探险界惯例及余生前“走到哪里,就躺在哪里”的遗愿,余遗体被就地掩埋。

  据去年曾参加救援和安葬余纯顺全过程的彭戈侠介绍,余纯顺遇难后,就掩埋在附近一小沙丘前。他们用白色被单裹着余高度腐烂的遗体,放入挖有一米多深的坑中。一块埋入的有壮士遇难时的随身遗物,包括蓝色简易帐篷、睡袋、背包、衣服、遮阳帽、藏刀等一些随身用品。掩埋后堆有约一米高的墓堆。

  壮土墓被盗后,写有“余纯顺壮士遇难地”的墓牌仍然竖立在墓前,但墓堆已不复存在。盗墓者盗掘后只作了草草回填,原来埋人坑中的帐篷被扔在墓旁,帐篷的几根金属撑杆扔在墓后小沙丘背面,睡垫一半埋在墓的沙土中,一半露出墓外,一件袖口带红道的白色T恤衫甩在墓侧10米处。遗体在墓外没有发现,估计尚在墓中。距墓不远处,有车轮印迹。

  据分析,盗墓者慕“名”而来,怀疑墓中有值钱的遗物而盗掘。目前尚不知随葬墓中的物品有多少损失。但彭介绍,当时匆忙安葬遗体时,除了壮士遇难时的随身遗物外,并无其他随葬物。

  距墓地西南约两公里处,有一辆抛锚的沙漠越野车,无人,无车牌照。车轮已半陷入沙土中,车背风面油漆完好,还有几成新;车迎风面的油漆及漆字因风沙侵蚀已开始剥落。从现场看,车停放于此至少在半月以上。不知这辆抛锚荒原的汽车是否与余纯顺墓被盗有关。彭戈侠对盗墓者的恶行表示极为愤慨的同时,又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他们此次去罗布泊前在库尔勒购买矿泉水时,一名叫李文改的女个体老板听说是去罗布泊纪念余纯顺用的,50箱矿泉水说什么也不收钱。她说:“你们要给钱,就把矿泉水给我卸下来。”

  “余哥,我们看您来了”--一幅黑底白字、写着这一句话的横幅平展摊开在余纯顺墓前。万古荒原上,巴音郭楞国际旅游总公司及新疆电视台摄制组一行8人(旅游总公司2人,电视台4人,司机2人),按预定计划为余纯顺举行遇难一局年纪念活动,给壮士的惊魂以慰安。他们将散落墓外的帐篷、睡垫、T恤衫等物品重新埋人墓中,再次堆起一个比原先还要高的墓堆。拾起被风刮落的去年安葬时的花圈(只剩框架)放回到墓上,上面堆放着随身带来的白花。肃立墓前,荒原寂寥,只有耳际天风掠过。大家依次说出一句话,祈愿壮士安息。一整瓶白酒尽洒在罗布泊干渴的沙原上,以祭奠余纯顺壮士孤独的魂灵。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4:08:36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14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一次采访余纯顺的纪录

问:能否简单谈谈您的家庭?
  
  答:载着温暖家庭的小舟已被时代潮流的不同观念追求所掀翻,名义上又纳入了父母开创的那个大家。但我心里清楚,我已不复有家了。多年来,我总是在遥远的天边牵挂着慈父和贤弟。
  
  问:能否简单谈谈个人经历?
  
  答:幼时为一顽童,很早就有人断言,此儿学好学坏将来都了不得。6岁母病,失去母爱,lO岁姐病,失去姐爱,父亲一生不得意。我少年时饱尝屈辱和不幸,常坐在屋顶遥望苍穹,酷爱古今中外名著,8岁便能读懂《水浒》、《三国》、唐诗、宋词等,已朦胧感到天底下有我迟早要去的地方,刻意将自已锻炼成一个文武兼备的人,以迎接艰难的人生,梦想长大后或南征北战,为国捐躯,马革裹尸;或当个白衣大夫,救死扶伤;或周游世界,寄情山水。青年时在安徽务农,刻苦自学,体察世态炎凉。1979年侥幸回城,破格跻身于临时工队伍干过一年之外,198O年家父伪造病情,英年53岁忍痛退休,我又混进正式工行列。1982年到1986年,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我,连闯初中、高中、大专、本科四个学历关,经在农场结识、后又回城任教授职务的老友开后门,又在某戏剧学院戏剧系占据一旁听课桌。1988年7月毅然扔掉扼杀我生命愈和创造力的饭碗,背包行囊,去向远天的底下。
  
  问:您认为人最大的悲哀是什么?
  
  答:人最大的悲哀是不知道人该是大写的。
  
  问:目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答:天神暂时不要将我召回,因为我还有许多事要做。
  
  问:您平生得到的理解与帮助是什么?
  
  答:认为余纯顺可能不仅仅是余纯顺。
  
  问:平生受到的量大的误解与侮辱呢?
  
  答:余纯顺就只是余纯顺。
  
  问:您在途中帮助过别人吗?
  
  答:经常。例如在东北我救过一个将要冻死的女孩;在川藏路上,带领四个藏族少年闯过那八百里泥石流大塌方防区;多次使想自杀的人放弃了自杀的念头……我演讲过近百场,有几十万人次听过我的演讲,但不知道他们是否认为这对他们也是一种帮助。
  
  问:您怕死吗?
  
  答:我离开家的时候,没有带钥匙。
  
  问:您爱出名吗?
  
  答:凡是有利于人类进步与文明的名我都想出一出。
  
  问:人世间到底有没有真情?
  
  答:如果没有,人就不可能生存下去。
  
  问:您路途中看到的最感人的事是什么?
  
  答:一言难尽。有一次我在川藏路的四川新津县段,看到一位双腿萎缩、坐在一四轮小滑扳上的哑巴,正在奋力地用双手撑地作为滑板上行的动力,当我赶上去帮助他上到坡顶的时候,发现他脖子上吊着一个小罐子,里面有一条蓬头垢面的刚出世的小狗正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它的主人,我被这份爱心感动得哭了。
  
  问:有人把您当成偶像崇拜,您高兴吗?
  
  答:不高兴,至少他们还汲有树立起不重复别人这样的观念。天底下没有不倒的偶像,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就像生命只是一个过程,事物的发展也有它的极限。
  
  问:什么是创造力?
  
  答:不重复别人,有预见性,并付诸有效的行动。
  
  问:您在野外写日记没墨水怎么办?没灯光怎么办?
  
  答:写作是天塌下来也不能废弃的,我身上始终带着好几支笔、手电和蜡烛。
  
  问:您一路上为什么不搭车或骑自行车?
  
  答:在整个行程中,只要我的双脚有一次脱离地面,却仍然在“前进”,那么我就是全世界旅行探险这一行中最大的骗子。我是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也就是完美主义者,对自己非常苛刻,要求绝对的一丝不苟,你想我会那么做吗?
  
  问:您路上病了怎么办?
  
  答:要只身一人走完中国,一会儿在平川,一会儿上高山,—会儿赴北国,一会儿走南方,还经常在路边小饭馆进食时,被店主塞进一些臭烂肉,面感冒拉肚子是难免的,除了有一次像死鱼一样地在某地招待所躺了四天以外,其余都带病前进。
  
  问:请问您最大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答:最大的优点是知道自己肯定有缺点。最大的缺点是坚信自己多少还有那么一点儿优点。
  
  问:您最喜欢或最崇拜的人有哪些?
  
  答:只是偏爱些,但不祟拜。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是天赋、勤奋和机遇的综合。我比较偏爱司马迁、李白、徐霞客、彭德怀。外国有林肯和日本探险家植村直已。
  
  问:您平时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答:读书,看电影,旅行,探险,坐在高处看远方,跟比我水平高的人谈话。
  
  问:最喜欢的男人的品质或性格是什么?
  
  答:坦诚,自信,有事业心,责任感强,爱妇女、孩子、老人和病人以及一切弱小无助者。
  
  问:您最喜欢什么地方?
  
  答:所有,美丽遥远充满神秘的地方,如青藏高原,呼伦贝尔大草原,美国的阿拉斯加,南极等,尽管后两个地方,也许我这辈子永远去不了了。
  
  问:那么苦您认为值得吗?
  
  答:正好相反。我认为我是世界上在某些触角上最幸福的人,我甚至产生过无数次后怕,如果当初没选择这条路,那么我现在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问:假如中途遇难,您岂不是白走了吗?
  
  答:我想没有人会这样认为,即使真是这样,也会有人继续走下去的。任何事情,重要的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中国人素来不以成败论英雄,道理就在这里。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4:14:33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15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余纯顺孤身徒步走西藏》读后感平均0.00 [0个评分] --fred. 『由内地到拉萨的陆路一般有五条,这就是闻名于世的被称为“天堑”和“生命禁区”的川藏、青藏、新藏、滇藏和中尼公路...还从没有一个旅行家能步行将这五条“天险”全方位走 ...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4:16:45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16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探险家余纯顺老父继承子业 发誓徒步中国10万里
[ 作者:佚名    转贴自:信息时报    点击数:844    更新时间:2004-4-3    文章录入:hughr ]

余金山和余纯顺(右)。(照片由余金山提供)

余金山老人昨天来到广州会展中心。

余金山徒步抵达唐古拉山口。(照片由余金山提供)

    继承儿子未尽意愿发誓徒步中国10万里

  昨亲到本报作客讲述路上经历 古稀之年发誓继承子业孤身徒步中国十万里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游曼妮 实习生 冯悦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朱元斌

以下内容为程序代码: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
</script>
  核心提示

  著名探险家余纯顺8年前勇闯罗布泊献出生命,他的老父亲余金山一夜白头,毅然决定在古稀之年孤身徒步走遍中国十万里,挑战世界吉尼斯记录。昨天,76岁的他背着15公斤的行囊踏足广州。他将从广州取道广西,继续他徒步十万里目标。余金山虽然疾病缠身,但仍然信心百倍,希望在81岁之前走完十万里,再去儿子牺牲的地方走一遭!

  昨天上午,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出现在广州的大街上:他1.7米的个头,手里握着一根磨得发亮的藤条手杖,雪白的头发上扣着一顶太阳帽,肩上背着一个脏兮兮15公斤重的双肩背囊,很难看出老人今年已经76岁了。不论走到哪里,他中气十足的朗声笑语总能引起路人的侧目,他就是1996年6月徒步罗布泊不幸牺牲的著名探险家余纯顺的父亲——余金山。

  儿子英雄老子好汉

  从1993年开始,余金山老人开始启动“徒步孤身走遍中国”的宏伟计划,当时已经被世人称为当代徐霞客的余纯顺对父亲保证:“你徒步十万里的目标由我来完成!”1996年,余纯顺徒步穿越罗布泊不幸牺牲。

  余金山悲痛欲绝,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坚强的老人料理完儿子的后事,1997年背起了行囊继续上路,此时余金山心里装着三个沉甸甸的愿望:“第一,我要打破国外探险家徒步4万多公里的世界记录;第二,我要完成儿子未竟的心愿,徒步中国10万里;第三,我要写一本旅行游记,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们中国人有勇气有胆量克服任何困难,不是东亚病夫。”

  余金山从上海的家中出发,7年来走过20个省市,足迹踏遍东北三省、西藏高原。今年2月,休整了半年多的老人向目标继续发起挑战,从上海到江西鹰潭,徒步穿越江西省、福建省。3月27日从福建武平县进入广东蕉岭县,一路走到梅州、五华、龙川、惠州、增城,昨天达到广州,除去途中因为路线重复选择乘车的距离,余金山老人已经走了38172里。他将从广州出发,向广西方向进军,一路走向重庆、四川、甘肃、宁夏、青海,余金山预计在5年内走完剩下的6万多里。

  市民追下车表示敬意

  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余金山曾首次徒步到广州,但他没有实现去香港的愿望。昨天,他再次踏足羊城。上午10点,在记者的导游下,余金山来到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

  下午2时许,在去广州市地方志馆的公交车上,乘客在记者与余金山的谈话中得知他是余纯顺的父亲后,纷纷投来赞赏的目光。一路上,余金山谈他儿子的经历,他自己在徒步游中国路上的遭遇,乘客们听得津津有味。下车时,有一个中年男子还追下车来,向他表示曾听过他儿子的事迹,对其冒险精神非常佩服。

  方志馆馆长亲手赠书

  来到广州市地方志馆,馆长得知一个76岁的老人竟然要徒步游中国后,非常敬佩,送给他《广州近代大事典》、《广州人物志》、《广州市地方志第二册》、《广州市地方志第十六册》等书。

  从方志馆出来,记者陪着余金山去了广东省人民医院。原来老人患有糖尿病、心脏病、前列腺炎等疾病,每天要起夜五六次,医生劝他回上海做完前列腺手术再旅行。因为以现在的情况,很有可能在路上得急性尿潴留,换句话说,就是可能被尿憋死。

  记者陪了他一天已经疲惫不堪,可是余金山精神矍铄,一路上不停地与记者说笑。

  旅途故事

  只吃一顿饭却吃三次药

  身患多种疾病的余金山老人身揣银针每天徒步40公里,旅行中遇到无数困难和奇遇

  从记者见到余金山的那一刻开始,老人肩上的大背包就没离过身。里面藏了一本彩色的中国地图册,一本厚厚的相册,里面有他和余纯顺合影、徒步各省的留念;一个软皮本子是老人每日必写的日记;一个装大米塑料袋装了大瓶小瓶的药丸,还有100多根银针。

  身揣银针每天走40公里

  余金山骄傲地告诉记者:“这些小针,可救过几条人命呢。”原来,余金山老人的身体并不好,身患糖尿病、心脏病、前列腺炎,徒步在外一天有时只吃一顿饭却要保证吃三次药。老人曾在上海拜师学过针灸,这本领曾在四川救了他一命:1998年老人徒步到四川一个高原地区的小镇,半夜里余金山睡在旅馆床上觉得头晕眼花,难受得差点昏死过去,他咬着牙给自己扎了针,挺到天亮竟然没事了。后来余金山徒步到黄山,看见一个70多岁的老人瘫倒在路边,地上一摊血,鼻孔只剩下一丝热气,余金山急救扎针,一个多小时后老人回过气来。

  手仗也是秘密防身武器

  余金山还有一件秘密防身武器,他向记者甩了甩手中的藤条,指着端口揭密:“这个地方专门用来安装一个铁尖头,平时走夜路的时候就插上,安全得很。”就靠这招老人曾吓跑过三个想打他主意的不法之徒。

  低调徒步婉拒签名

  翻开老人的日记,上面每段距离都记得清清楚楚,大约每天要走40公里,有时一天甚至要走60多公里,每天住不超过15块钱旅馆,吃一顿饭不多于5块钱。目前他徒步的费用是自己每个月800块的退休金,女儿200元的补助,有时候还到大学做讲座赚点生活费。

  爽朗坦率的余金山告诉记者,原来挂在前胸后背的“徒步中国” 的横幅取了下来,“我这身打扮一走在路上,每天就有数不清的人要围上来签名留影,半天挪不开步子。”别人一听说他是余纯顺父亲更加崇拜,老人几乎不想给人签名了。在外闯荡,余金山也遇到过不少奇人奇事,路上对他慷慨好心的人太多了。最让老人感动的有一次徒步吉林,夏天在公路上走了两三天,沿途都是黄瓜、西瓜,每次掏钱买瓜都被人拒绝了,吃得饱饱的还让塞了满满一包,一路不要钱地吃瓜。

  走完10万里再去罗布泊

  1998年,余金山在他人陪同下来到儿子去世的地方。老人告诉记者:“等走完10万里,我会再去一趟,徒步穿越罗布泊,完成儿子的心愿。”

  他说,以后有可能要把自己的游记写成一套书,而出书可能需要一大笔钱,必要时将考虑出售儿子所有的遗物,将儿子的东西用在儿子身上,因为他徒步游中国,出游记是在继续儿子的探险精神。他要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下一代如何克服困难,并把这种精神用在祖国的建设中。

  人物档案

  余金山

  汉族,1929年5月30日出生,湖北省鄂城人,上海电器成套厂退休职工,著名旅行家、探险家余纯顺之父。年已古稀壮心不已,为激励年轻人及子孙后代奋发向上,自费争取实现“孤身徒步漫行全中国”之壮举,于1993年5月8日从上海出发,计划环绕中国一周,返回终点站——上海。

  余金山名片上的诗:

  “纯顺热血洒神州,生命壮志死未酬。子业父承续新篇,古稀金山继续走。挑战时机吉尼斯,不达目的死不休。父子双称徐霞客,显我民族更风流!”

  余纯顺

  余纯顺(1952-1996年),上海人,是职业探险者。他的理想是走访遍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56个民族主要的聚居地。1996年6月,余纯顺在徒步穿越罗布泊沙漠时悲壮遇难。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4:24:59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17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古稀旅行家余金山徒步八春秋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3月8日 03:36 江淮晨报

  晨报讯:3月4日,一位身体健壮的“不速之客”来到天长市人大办公室,摊开工作证、明信片、地图册、国内外各家报纸刊登的报道及一本本盖有各地邮戳的笔记本,使人一看便知来者的身份和传奇经历。他就是全国首位古稀之年“徒步孤身走遍全国”挑战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圆梦者余金山。

  今年72岁的余金山是上海电器成套厂退休职工、上海大世界旅游俱乐部顾问,从1993年5月8日开始,从上海出发,和儿子余纯顺(国内外著名探险家、旅行家,1998年在新疆罗布泊遇难身亡)兵分两路准备徒步孤身走遍全中国,到目前已行走7省210多个县(市)约14万公里。每到一处他都要了解地方民俗、人物历史及趣闻轶事,并写成详细日记。据余老介绍,近8年来,他已踏破旅游鞋36双,用完笔记本16本。他的坚强意志和毅力赢得了沿途有关部门的支持。(李炳旺)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4:26:18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18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青年报12月6日报道:一位年已古稀、白发苍苍的老人竟在5年时间内,徒步天涯走完15个省市区、行程2万多公里———这绝不是天方夜谭。前天上午,著名探险家余纯顺的父亲余金山来到成都,这个父继子业、颇具传奇色彩的“独行客”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在1988年7月1日,余金山的爱子余纯顺率先踏上了徒步中国的漫漫征途。短短8年时间里,这位孤胆豪情的英雄徒步走完了全国21个省市区,行程4.2万公里,创下了“现代徐霞客”的英雄壮举。1996年,余纯顺不幸在罗布泊遇难———他计划走完6万公里、打破吉尼斯纪录的终生愿望未能实现。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爱子去世后,余金山老人强忍住巨大悲痛。这年夏天,68岁的他望着儿子定格在荒漠里的铜像,毅然背起了沉重的行囊,拄着拐杖,从上海、江苏交界的葛隆出发,踏上了徒步天涯的茫茫征途。“儿子倒下了,但我还在路上!”就这样,这位老父亲继续着儿子未竟的事业。

  如今,73岁的余金山已经走完了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15个省市区,行程2万多公里。

  来源:青年报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4:28:01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19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子业父承续新篇

--古稀老人余金山徒步到拉萨

  古稀之年徒步孤身走遍中国的创始人余金山途经川藏公路,于4月15日来到拉萨。73岁高龄的余金山是1993年5月8日从上海出发,已徒步走完了浙江、江西、安徽、广东、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河南、陕西、重庆、四川等省、市,行走3万余里。
  余金山是享誉海内外的探险家、旅行家余纯顺的父亲。余纯顺在1988年正值他36岁时,毅然走上了“远行天下”的旅程。他以坚韧不拔、永不服输的精神首创了孤身徒步走访完“世界第三级”的壮举,走完了川藏、青藏、滇藏、新藏和中尼5条世界屋脊天险公路全程。从而实现了继人类徒步横穿南、北极后第一个孤身徒步从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走完“世界第三极”即西藏高原全境的壮举,因而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证书。8年中,余纯顺徒步走访了24个省、市、自治区,走访并实地考察了33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行程84万余里。他写出了《壮士中华行》2卷,出版发行了《余纯顺徒步中国纪实摄影》、《走出阿里》等书。1996年6月孤身徒步考察新疆罗布泊时遇难。余金山老人为了完成儿子的遗愿,完成儿子未完成的事业,不顾高龄接过儿子的背包,继续上路。老人身背登山包,胸前挂一横幅:徒步全中国,上海—台湾。他的名片的背面写着:纯顺热血洒神州,生命壮志死未酬;子业父承续新篇,古稀金山继续走。挑战世界吉尼斯,不达目的“死”不休;父子双称“徐霞客”,显我民族更风流
  余金山老人徒步走完中国,要完成三个目标:一是走完十万华里,打破阿根廷旅行家创造的96万华里的世界吉尼斯纪录,为祖国、为炎黄子孙争光。二是走访中国55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三是力争写完《旅行游记》。余金山计划访问55个少数民族和完成《旅行游记》是代儿子完成的。因为余纯顺访问了33少数民族聚居地,《余纯顺游记》还没来得及完成。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余金山不顾白天徒步的劳累,每晚将白天所考察的当地历史、民俗民风等详细记录在案,第二天又继续上路。
  余金山谈到经过川藏公路的感受时说:“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川藏公路不仅路程长,而且海拔高。我经过川藏公路时切身感受到当年解放军一边进军一边修路的艰难。如今国家投巨资完成川藏公路的整治,真了不起。”他还说:“沿途看到部分群众比较穷,加速大西北的建设、提高这里群众的生活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本报记者 朗杰卓嘎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4:29:49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20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壮士余纯顺身后不太平 父亲与弟弟屡屡对簿公堂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4月30日12:58 新闻晚报

  探险生涯的照片1万张,盖有1578枚邮戳的纪念本,这是壮士余纯顺徒步8年的血汗。然而,壮士绝对想不到,5年内这些遗产让家人们纷争不断———余纯顺没想到,艰难的徒步旅行中留下的遗物,从1996年起,便在其父亲、弟弟间引发了一场归属纷争。

  这些遗物包括有记载了余纯顺从1988年至1996年的8年间徒步行走、探险生涯的日记照片1万张,盖有1578枚邮戳的纪念本,新闻媒体采访他的录像带8盘、磁带20盘及报道他壮举的报纸等。

  1996年12月16日,作为法定继承人的余金山把保管遗物的次子余纯民告上法庭,要求返还遗物。经法院多次调解,余纯民不承认遗物在自己处。杨浦区法院依法判决其返还。余纯民不服,提出上诉,被二审法院驳回。

  执行期间,余纯民仍拒不履行生效裁判。为此,杨浦区法院对其作出司法拘留15天的决定。2年后,余纯民自以为案件已经了结,便悄悄将先前转移的余纯顺遗物搬回了家。杨浦区法院执行法官得到这一线索后,迅速组织力量来到他们住处。

  面对突如其来的执行法官,余纯民顿时不知所措。他坚持称遗物不在自己家,但就是不肯开门。执行法官对他进行法制教育。无奈之下,余纯民打开了房门。在出示了搜查令后,执行法官在里屋吊橱里,找到了几只纸箱、几捆报纸,打开一看,就是余纯顺遗留的录像带、磁带、日记本等资料。一一清点后,这些遗物返还给了父亲余金山。

  至此,余纯顺遗物纠纷首次尘埃落定。

  1997年,上海某报记者汪建强撰写的《余纯顺死后也不太平》、《孤独英雄,在爱情旷野上逆风而行》两篇文章,分别发表在上海某周刊和湖北《知音》杂志上。余金山又以被侵害名誉权为由,将汪建强、某周刊、《知音》杂志社、余纯民和他前妻董英、女婿吴义林告上法庭。

  余金山认为,两篇文章有15处是汪建强“借他人之口捏造事实,在媒体上向公众恶意诋毁、诽谤而已”,要求法院判令汪建强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元,经济损失2万元;判令某周刊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4万元,经济损失3万元;判令《知音》杂志社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10万元,经济损失7万元;判令余纯民、董英当庭赔礼道歉,并各赔偿精神抚慰金4000元,经济损失1000元;判令吴义林当庭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6000元,经济损失4000元,由6被告共同承担诉讼费。

  而在此前的1997年10月,余金山以某周刊、汪建强侵犯名誉权为由,向徐汇法院提起诉讼。同年12月,余金山撤回起诉,但20天以后的11月9日,余金山又以汪建强侵犯其名誉权为由向普陀法院提起诉讼,1998年1月,余金山追加某周刊、《知音》杂志社、吴义林、余纯民、董英为共同被告。当时余金山要求6被告赔偿金额高达400万元,后来又降到100万元,最后又降到30万元。

  普陀法院对此案十分重视,副院长阮忠良亲任审判长。法院在审理此案时,欲极力当一次“和事佬”,孰料双方都不领情。

  法院认为,原告余金山与被告余纯民、吴义林均系家庭成员,被告董英亦曾是原告的家庭成员,双方理应敬老爱幼,和睦相处。但由于双方缺乏沟通和理解,未能妥善处理家庭琐事,导致矛盾加剧,关系紧张。

  法院希望双方当事人从维护余纯顺的形象,珍惜亡者的荣誉,也尊重和爱护各自的名誉,维护家庭和社会的利益出发,吸取教训,尽弃前嫌,互谅互解,取得和解。

  法院经过庭审,作出如下判决:

  汪建强、某周刊应在判决生效后10日内在该刊上刊登向余金山公开道歉声明;汪建强、《知音》杂志社应在判决生效后30天内在《知音》杂志上刊登公开道歉声明;余纯民、董英、吴义林向余金山赔礼道歉,汪建强、某周刊、《知音》杂志社分别给付余金山5000元、2000元和3000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7010元的案件受理费,汪建强、某周刊、知音杂志社分别负担3010元、1800元和2000元,余纯民、董英各负担50元,吴义林负担100元。

  半个月来,记者试图找到余金山本人,可一直未果。上周末,按照判决书上提供的地址,记者前往惠民路753弄,可邻居说老余已不住这里了。

  汪建强提供的消息说,好像住在浦东新区川沙镇妙境路。4月22日上午7时,记者从浦东乘公交车前往,8时左右,到达川沙镇,可找遍了妙境小区、妙境公寓,都没找到,几经周折,经附近居民介绍,终于在新德路的华港公寓找到了余老的住所。记者上六楼敲老余的门,可没有人应答。

  门卫张师傅说,他22日早晨见过老余。那天早晨6时左右,老余说他大门的钥匙忘记在家里了,请张帮忙把门打开,张师傅于是叫了一个专门开锁的,打开门一看,房子为三室两厅,以当时的价格算少说也需20万元。房间内十分凌乱,房中间摆放着10多个箱子,里面全部是以前余纯顺的照片等。

  老余十分得意地对张说,这些照片都是财富,他以后准备把这些照片全部卖掉。为了感谢张师傅的帮忙,余还给他和开锁的师傅各送了一张余纯顺的照片。

  据华港公寓另一位门卫庄先生介绍,老余在华港公寓已经住了3、4年了,很少有人来找他,今年72岁的老余身体还算健朗,平时烟酒不沾,生活不算讲究。

  去年4月,老余和庄师傅谈起要和儿子打官司的事,庄说犯不着和儿子打官司,余不理会。

  4月23日,记者又采访了余金山的代理律师仇四平,他表示,他也不知道余金山的准确地址,只听说老余最近身体不太好。汪建强:

  现在我已经说不出什么了,我很痛苦,也很悲哀,因为我在采访之中的大量事实表明,我崇拜的英雄死后,留下的不是警醒,而是更多的敛财与变本加厉。这是一种麻木,是一种贫困后的忘乎所以的贪图享受。我只是想问一句:英雄死后,我们应该继承的到底是什么?余金山:

  余纯顺在新疆罗布泊遇难。噩耗传开,全上海乃至全国都为之震动悲伤作为生父“晚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生大悲降临头上,其悲痛之情是彻骨彻髓的。

  而自己的儿子和媳妇、女婿以利令智昏的无中生有的“幕后新闻”招摇过市,向我射出了一支毒箭。余纯民:

  如果自己手中有2万元,会把父亲一直告到北京去。余说,并不是心甘情愿要打官司,而是要祭奠大哥余纯顺的在天之灵,让他的精神发扬光大。余纯顺,上海人。生于1951年12月,大学本科。余纯顺有一项目前中国还没有人超越的纪录———徒步4万公里。

  1988年7月1日,他挥手告别上海,开始孤身徒步全中国的壮举,行程达4万多公里,他访问过33个少数民族,发表游记40余万字,拍摄照片8000余幅,尤其是完成了人类首次孤身徒步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征服“世界第三极”的壮举。

  1996年6月13日在即将完成徒步穿越新疆罗布泊全境的壮举时,不幸遇难。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4:33:09

 28   10   2/3页   首页   1   2   3   尾页 
<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Copyright ©2000 - 2005 凌氏宗亲网
页面执行时间 0.03906 秒, 3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