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 休闲,旅游,户外运动。。。
 
凌氏宗亲论坛凌氏茶馆 → 挑战极限 旅行家余纯顺徒步走西藏日记

您是本帖的第 11605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挑战极限 旅行家余纯顺徒步走西藏日记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挑战极限 旅行家余纯顺徒步走西藏日记
挑战极限 旅行家余纯顺徒步走西藏日记
旅游通 日期: 2005年12月15日 来源: 网易旅游 【字体:


站在拉萨的天空下,余纯顺满面风尘

  兄弟,这钱给你买车票

  前往康定的山路,随着海拔的抬高,愈来愈坡陡、弯急了。四周山岭的顶上,去年的残雪尚未完全融化,这和相去才几十里、已能日映鲜果的樱桃沟,真的是两个不同的所在。

  下午4时左右,已走出40华里地,距当夜的食宿点——鸳鸯坝,尚有10余里地时,我已明显地感觉到大气中供氧不足了。不久,在我翻越一个山岗时,我的呼吸突然急促起来,心脏也感觉像有尖针在刺着,左胸像压了一大块铅似的又闷又胀,我难受极了。我唯有捂住胸口,并将嘴巴张大,朝着那空旷的山谷拼命地呼气,吸气,呼气,吸气……而那吸进的气总不够我用。最后,就连我的那已征战了三年、跋涉过半个中国的双腿,也僵直在那山岗的陡坡上,再也无力向前挪动一步了……

  就像马上要死过去的我,赶紧放下背囊,挣扎到一块大石旁,全身瘫痪在了地上。我的眼前,是一片巨大的昏暗……

  这种极难受的感觉,一直持续了约一刻钟,渐渐地,我缓过气来了,心脏部位的难受也松弛了些,我开始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地狱的门前逼达了一番后,又很幸运地被赶了出来。

  待喘气差不多平缓后,我查看了一下海拔表——指针停在了海拔3600米上。这是我徒步壮行全中国后,截至当时为止,所到达的最高高度。我意识到:我已进入挺进川藏路途中与我的身体适应情况相对应的艰险地段了。刚才的那种难受不是平白无故的,我将面临能否顺利挺进“川藏”,以及生与死的严峻考验。这只是一个信号:海拔3600米处尚且如此,以后不断要面临的海拔4000、5000、乃至6000米的高度将如何过去?!

  我找到水壶,喝了几日。然后,将剩下的全部倒掉,以便尽可能减轻些负重。

  其实,我这个人是万不能断水的。即便居家时也是如此。多年来,每晚看书写作至午夜,便能喝掉一大暖壶水。在前三年的旅行中,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草地或是山岭,我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水,只有在我实在不堪重负时,才会舍弃这一掏生命之源的。

  当然,这也是要看具体情况的,这次是考虑到,至当夜的食宿点还剩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太阳也已垂到山后,山岭间的温度甚低,对水的需求相对小些了。而我那背囊里的资料、笔记和相机等,是万不能减去的,尽管已重达30余斤。.

  就在那时,有三个背荷行李的藏族人也从山岗下走来,他们先前就紧随我后面走了好长一段路,刚才我遇到的麻烦,他们在盘山路上看得十分清楚。

  这三个藏民走到我的身边时,停住了脚步。三人的脸上同时露出了非常友善和关切的神态。他们将背负的东西放了下来。

  向来害怕连累别人,硬汉作风贯彻一生的我,估计他们马上要开口说什么了,就抢先开口道:

  “没什么事,你们走吧!我只是想休息一会儿。”

  看得出,他们还想说些什么。我便将脸转向另一边……

  他们都有着一张十分生动的、只有这块高原上的藏民族劳动者才特有的脸谱。他们走出很远后,还不时回头看看我……

  终于,我一步一步缓缓地走上了那个山岗。尽管海拔又提高了些,呼吸仍感觉不畅,但情况不再变得更糟。

  到了山岗后,我又放下背囊,在一堵士墙边坐下,准备再喘口气后,一鼓作气赶到目的地。

  此时,我又见到了刚才那三个藏族人,他们坐在附近的一块车站木牌下,等着过路的客车。我朝他们笑了笑,便抓紧时机休息,避免一切消耗体力的举动。

  不料,当我背上背囊,准备继续前进时,那藏族中年汉子同三人中的那位少年径直向我走来,候他们走近时,我才发现那汉子手上拿着2张10元钱的钞票——他们要将这钱往我手上塞。我连忙摆手:

  “不行,不行,我不能收你们的钱。”

  那中年汉子见我不收,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急忙比着手势向我说了几句藏话。我只听懂了“兄弟”这个词。

  那少年接着用汉话道:“我阿爸说,你一定是没钱了。这钱给你买车票。这路难走得很,你也走不动了。”

  天啊!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感动极了!

  我连忙请他们坐下,解释道:

  “我不是没有钱才走路。你们搞错了。”生怕他们还不情,又补充道:“我已经走了三年了。从上海绕了个大圈子才走到你们这里的。”

  那少年听懂了,忙用藏话向他父亲解释了一遍。那汉子听完,神情庄严地对我竖起大拇指道:“亚哞、亚哞”(藏语:“好”的意思)。

  此时,我们仨都笑了。仍坐在那边照看行李的,是那少年的母亲。她也笑了。

  当我掏出烟给他们抽时,那辆驶往康定县城的大客车开来了。这父子俩还想再最后“争取”我一下,但我不由分说地催促他们快上车,他们这才十分不舍地离去。天黑之前,这三位善良的人便可以到达康定。

  一直到望不见那辆远去的车后,我抖擞了一下精神,继续前进。

  在“孤身徒步壮行全中国”的漫漫征程中,我将严格按照徒步旅行的国际惯例行事,只有在三种情况下可以临时借助交通工具,即:

  一,按原路退回时;

  二,到达某地后,因原地参观、演讲等活动,暂不前进时;

  三,涉江、河、湖、海,无桥可过时。

  此外,每日均要作好详实的笔记,取得邮戳及留宿处的证明材料,鞭策自己将这一“壮举”进行到底。途中,无论于何时、何地,只要有一次犯规,即可被认为是整个计划的失败 !

  不必讳言,我是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追求形式和内容的“绝对”完美的动源,唯有他们自己最清楚。他们在追求自己心中的那种“理想境界”时所要求的水准,往往会达到某种近乎苛刻的程度。对于他们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热情,在通常情况下,许多人不是不屑一顾,便是认为难以置信。然而,一般来说,理想主义者面对这两种,甚或更多的“反应”均不会太在意。他们始终陷入在那种类似“不食人间烟火”的追求遥远理想的过程中而“难以自拔”。他们所作的一切,均出于自觉。

  这,就是我绝对不会接受那三位藏胞的钱的缘故。或者应该换一种说法是——绝对不接受坐车。

  三年中,这种“上车”即可轻易到达前方的诱惑,真是太多了。但这种事对一个儿时就梦想“孤身徒步壮行全中国”的理想主义者来说,算不了什么,即或他的眼前正面临着巨大危险。

  然而,我确实接受了那三位藏胞对我的另一种诱惑,并几乎立即使我消除了未进藏前的许多不必要的顾虑。在我刚踏上这块神奇的、尚未被大多数人了解的高原时,他们的善良便为我敞开了一扇可以由此窥测这片高原纵深处的窗户……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3:42:50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2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点击观看更多精彩图片

  “没去过的人,西藏是一个梦想;去过的人,西藏是一个回忆;住在那里的人,西藏是一种方式。而对我,终极目标就是生活在西藏,能那样便是一种幸福。”

  广州女孩李婉,一名毕业于中大的大学生,在当了不到3个月的白领后,突然疯狂爱上了西藏。从1998年开始,李婉就以孤独战士的化身,虔诚地投入这场为了跨越生命极限的战争中去。至此之后8年时间里,她的足迹几乎遍及西藏各地。


  只为自由女白领辞工“撞”进西藏

  坐在记者面前的李婉,面色红润,梳着一条粗大的辫子。 多年西藏生活已经在她脸上有着深刻的浸染,她的笑容像小孩子一样纯真。

  1997年,李婉从中山大学外语系毕业时,并不知道曾有大批知青在西藏度过他们的青春岁月,也不知道西藏已经开始成为一些激进的年轻人逃避城市、逃避现实的去处。只隐约知道,那是个神秘的地方。

  “母亲是个很传统的人,管得严,总要求坐有坐姿,站有站相,天黑就不准外出。”像任何一个自卑而孤独的孩子一样,她一直渴望自由。中学就开始逃课,大学毕业仅仅在外企工作了不到3个月就辞职。

  寻找个性自由,是李婉第一次去西藏的全部理由。那一次,她沿着滇藏公路跌跌撞撞开始进入西藏。李婉不懂藏语,这并不妨碍她和藏民的沟通,也不妨碍她对他们的欣赏。“心灵那么自由、真实、简单、快乐。人类就应该这样生活,在劳动中唱歌,在生活中跳舞。”

  “如果有前世,我想我的前生应该在西藏。我本来就属于那里。第一次接近她的时候,我就觉得乡愁般的情怀,这好比一个失散多年的孩童,再次投入母亲的怀抱。”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李婉开始彻底疏远了繁华都市。尽管她的西藏之行让她经历了从来没想过的孤独、恐惧甚至绝望。

  刻骨铭心做着噩梦穿越藏北无人区

  2002年10月,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那时李婉的目标是穿越生命禁区的藏北无人区,她随西藏地质化探队开始向北纬33~36度,东经79~90度的藏北羌塘无人区进发。40多万平方公里的无人区全部在海拔5000米以上,一年中有8个月是人类无法想象的寒冷,含氧量仅占海平面的45%。李婉坐着拉萨地质队的采样车进入藏北无人区,同行的有几十个地质队成员。近40万平方公里的空白无人区就是他们即将挑战的生命禁区。在这种地方行走,无异于去透支生命。

  在海拔5840米的“分水达阪”,到处是嶙峋尖锐的石块,没有生命的痕迹。汽车如甲虫般瑟瑟爬行,轮胎碾过乱石遍布的沟壑,似乎会在顷刻间爆炸,让人绷紧已经无比脆弱的神经。司机一边开车,一边情不自禁地喃喃细语:“我还有老婆孩子,我还有老婆孩子…”尽管已经加倍小心,意外仍然无可避免地发生了,车队在荒原中迷了路,和总部也失去了联系。

  “当时真的没有希望了。在那种寂静而迷茫的荒原中,我第一次感觉死神离我这样近,那种心情用害怕是无法形容的。”李婉回忆起这段经历,似乎一切还历历在目。那些天里,饿了就强迫自己咽下铁饼一样的干粮,渴了就抓把冰碴往嘴里塞。李婉说,面对这种起乎想象的限险,只有意志力能支撑你活下去。

  往后十年把影像西藏“刻录”给世界

  纪录片,文字,照片,都是李婉走近西藏的方式,最终,她希望成为西藏的一部分。一年中有10个月在西藏各地奔走,李婉余下来的时间就是呆在西藏租住的房间里整理笔记和剪辑录音带。包括收集世界各地有关对西藏的报道资料。

  目前她自己记录西藏的笔记资料大约有100万字左右,制作的幻灯片有100卷,照片3600张,成品纪录片8集,收集的选题素材10个。深入西藏,经费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李婉学会了用好每一分钱。一个月的生活费是控制在300元以内。

  “往后十年,唯一重要的就是拍好纪录片。”妇女和孩子是李婉一贯的题材,目前已经完成的片子包括《喜马拉雅的孩子》、《中国西部边境的村落》、《独闯怒江大峡谷》等。“有了经济的支持,明年开始我可以每年在西藏住10个月,但我要一直走下去,一点一点去理解。大家忽略的,我要捡起来。”

  3月5日,在广州度过一段短暂的时光后,李婉又将回到西藏。

  历时8年的“心”路旅行

  1998年开始深入川甘进藏。

  2002年夏季,背包独行藏北无人区近三个月到达阿里。转战阿里冈仁波奇神山一周,到达海拔5850米的卓玛拉雪山口。

  2002年初秋,跟随西藏地质队进入西藏北纬33~36度,东经79~90度之间的生命禁区考察,历时三个月。同年完成第一部电视纪录片《跨越生命的禁区》。

  2003年初春和秋季,分别两次三个多月从云南徒步走进西藏的昌都地区和察隅县。独立完成第二部纪录片《独闯怒江大峡谷》。

  2004年,独行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带一个多月。

  2004年3月至6月,在中印边境的察隅和墨脱境内采风,独立完成系列纪录片《遥远的村落》前三集拍摄。

  2004年秋,从滇进藏,进入滇藏交接地带的盐井,找寻西藏境内唯一的纳西民族乡即将失落的文化。

  2005年,春秋两度带领马来西亚登山队翻越滇藏边界的碧罗雪山山脉。

  2005年徒步从云南贡山进入西藏的察隅县境内,穿越滇藏茶马古道。

  今年计划:5月初徒步二进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脱县;第四次穿越茶马古道;9月份赴阿里拍摄。

  行走感悟:城市里找不到爱人

  “我们要拯救你。”今年回广州过春节,同学和朋友们都这样对李婉说。

  “1997年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四处旅游。早都过了该嫁人的年龄,可现在连个男朋友也没谈上。在二十七八岁这两年的时候,家人就催得比较紧嘛,现在好像是把我放松了一点了,我觉得人的观念总是在变的,因为他们看到我一路这样走下来,一路精神状态非常好,也很乐观,也很开心,那他们也不会在这方面给我太大的压力了,但偶尔会提一次,偶尔会提。”

  李婉说,她有过城市的爱情。但为了心中的执著,统统放弃。她说,未来的爱人注定是一个藏族人,简单、真实、智慧。而她已经计划好了,准备在西藏林芝买块地盖旅店,专门为热爱西藏的人士服务。

  寄愿:让“美丽行走”留存美丽 “站在西藏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让我落泪,因为我看不到西藏。”

  经历的事和接触的藏民多了,李婉对西藏的爱变得模糊,她甚至忘记了最初对自由的渴求。看着西藏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迅速变更,她无比困惑。

  “牧区的人还会带着青稞、牛肉,到大昭寺朝拜,但西藏的城市早已经变化。现代化带来了Disco,带来了洗头房,还有高楼林立,大昭寺旁边就有很多高楼。藏袍消失了,拉萨青年穿上牛仔服和西装,文化出现了断层。这是一种超现实的感觉。”

  李婉的时间无比紧张。她给自己设定了期限,青藏铁路之后的一两年,“用DV记录下藏民面对现代化的情绪和命运”。“记录是一种方式,当我看到西藏的变迁趋势滚滚而来,我只有记录。或许有一天,这里变了,我的一些微薄的记录还可以给人们带来美好的回忆。”

  记录西藏的时候,她也跟着成长。“跳出来看城市,也是一种风景,只是我更适合在西藏,我觉得应该这样活着。西藏对于我,她是丰富,是幸福,我永远逃不掉她。”(本报记者严利摄影报道)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3:49:06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3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点击观看更多精彩图片

  “没去过的人,西藏是一个梦想;去过的人,西藏是一个回忆;住在那里的人,西藏是一种方式。而对我,终极目标就是生活在西藏,能那样便是一种幸福。”

  广州女孩李婉,一名毕业于中大的大学生,在当了不到3个月的白领后,突然疯狂爱上了西藏。从1998年开始,李婉就以孤独战士的化身,虔诚地投入这场为了跨越生命极限的战争中去。至此之后8年时间里,她的足迹几乎遍及西藏各地。


  只为自由女白领辞工“撞”进西藏

  坐在记者面前的李婉,面色红润,梳着一条粗大的辫子。 多年西藏生活已经在她脸上有着深刻的浸染,她的笑容像小孩子一样纯真。

  1997年,李婉从中山大学外语系毕业时,并不知道曾有大批知青在西藏度过他们的青春岁月,也不知道西藏已经开始成为一些激进的年轻人逃避城市、逃避现实的去处。只隐约知道,那是个神秘的地方。

  “母亲是个很传统的人,管得严,总要求坐有坐姿,站有站相,天黑就不准外出。”像任何一个自卑而孤独的孩子一样,她一直渴望自由。中学就开始逃课,大学毕业仅仅在外企工作了不到3个月就辞职。

  寻找个性自由,是李婉第一次去西藏的全部理由。那一次,她沿着滇藏公路跌跌撞撞开始进入西藏。李婉不懂藏语,这并不妨碍她和藏民的沟通,也不妨碍她对他们的欣赏。“心灵那么自由、真实、简单、快乐。人类就应该这样生活,在劳动中唱歌,在生活中跳舞。”

  “如果有前世,我想我的前生应该在西藏。我本来就属于那里。第一次接近她的时候,我就觉得乡愁般的情怀,这好比一个失散多年的孩童,再次投入母亲的怀抱。”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李婉开始彻底疏远了繁华都市。尽管她的西藏之行让她经历了从来没想过的孤独、恐惧甚至绝望。

  刻骨铭心做着噩梦穿越藏北无人区

  2002年10月,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那时李婉的目标是穿越生命禁区的藏北无人区,她随西藏地质化探队开始向北纬33~36度,东经79~90度的藏北羌塘无人区进发。40多万平方公里的无人区全部在海拔5000米以上,一年中有8个月是人类无法想象的寒冷,含氧量仅占海平面的45%。李婉坐着拉萨地质队的采样车进入藏北无人区,同行的有几十个地质队成员。近40万平方公里的空白无人区就是他们即将挑战的生命禁区。在这种地方行走,无异于去透支生命。

  在海拔5840米的“分水达阪”,到处是嶙峋尖锐的石块,没有生命的痕迹。汽车如甲虫般瑟瑟爬行,轮胎碾过乱石遍布的沟壑,似乎会在顷刻间爆炸,让人绷紧已经无比脆弱的神经。司机一边开车,一边情不自禁地喃喃细语:“我还有老婆孩子,我还有老婆孩子…”尽管已经加倍小心,意外仍然无可避免地发生了,车队在荒原中迷了路,和总部也失去了联系。

  “当时真的没有希望了。在那种寂静而迷茫的荒原中,我第一次感觉死神离我这样近,那种心情用害怕是无法形容的。”李婉回忆起这段经历,似乎一切还历历在目。那些天里,饿了就强迫自己咽下铁饼一样的干粮,渴了就抓把冰碴往嘴里塞。李婉说,面对这种起乎想象的限险,只有意志力能支撑你活下去。

  往后十年把影像西藏“刻录”给世界

  纪录片,文字,照片,都是李婉走近西藏的方式,最终,她希望成为西藏的一部分。一年中有10个月在西藏各地奔走,李婉余下来的时间就是呆在西藏租住的房间里整理笔记和剪辑录音带。包括收集世界各地有关对西藏的报道资料。

  目前她自己记录西藏的笔记资料大约有100万字左右,制作的幻灯片有100卷,照片3600张,成品纪录片8集,收集的选题素材10个。深入西藏,经费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李婉学会了用好每一分钱。一个月的生活费是控制在300元以内。

  “往后十年,唯一重要的就是拍好纪录片。”妇女和孩子是李婉一贯的题材,目前已经完成的片子包括《喜马拉雅的孩子》、《中国西部边境的村落》、《独闯怒江大峡谷》等。“有了经济的支持,明年开始我可以每年在西藏住10个月,但我要一直走下去,一点一点去理解。大家忽略的,我要捡起来。”

  3月5日,在广州度过一段短暂的时光后,李婉又将回到西藏。

  历时8年的“心”路旅行

  1998年开始深入川甘进藏。

  2002年夏季,背包独行藏北无人区近三个月到达阿里。转战阿里冈仁波奇神山一周,到达海拔5850米的卓玛拉雪山口。

  2002年初秋,跟随西藏地质队进入西藏北纬33~36度,东经79~90度之间的生命禁区考察,历时三个月。同年完成第一部电视纪录片《跨越生命的禁区》。

  2003年初春和秋季,分别两次三个多月从云南徒步走进西藏的昌都地区和察隅县。独立完成第二部纪录片《独闯怒江大峡谷》。

  2004年,独行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带一个多月。

  2004年3月至6月,在中印边境的察隅和墨脱境内采风,独立完成系列纪录片《遥远的村落》前三集拍摄。

  2004年秋,从滇进藏,进入滇藏交接地带的盐井,找寻西藏境内唯一的纳西民族乡即将失落的文化。

  2005年,春秋两度带领马来西亚登山队翻越滇藏边界的碧罗雪山山脉。

  2005年徒步从云南贡山进入西藏的察隅县境内,穿越滇藏茶马古道。

  今年计划:5月初徒步二进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脱县;第四次穿越茶马古道;9月份赴阿里拍摄。

  行走感悟:城市里找不到爱人

  “我们要拯救你。”今年回广州过春节,同学和朋友们都这样对李婉说。

  “1997年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四处旅游。早都过了该嫁人的年龄,可现在连个男朋友也没谈上。在二十七八岁这两年的时候,家人就催得比较紧嘛,现在好像是把我放松了一点了,我觉得人的观念总是在变的,因为他们看到我一路这样走下来,一路精神状态非常好,也很乐观,也很开心,那他们也不会在这方面给我太大的压力了,但偶尔会提一次,偶尔会提。”

  李婉说,她有过城市的爱情。但为了心中的执著,统统放弃。她说,未来的爱人注定是一个藏族人,简单、真实、智慧。而她已经计划好了,准备在西藏林芝买块地盖旅店,专门为热爱西藏的人士服务。

  寄愿:让“美丽行走”留存美丽 “站在西藏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让我落泪,因为我看不到西藏。”

  经历的事和接触的藏民多了,李婉对西藏的爱变得模糊,她甚至忘记了最初对自由的渴求。看着西藏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迅速变更,她无比困惑。

  “牧区的人还会带着青稞、牛肉,到大昭寺朝拜,但西藏的城市早已经变化。现代化带来了Disco,带来了洗头房,还有高楼林立,大昭寺旁边就有很多高楼。藏袍消失了,拉萨青年穿上牛仔服和西装,文化出现了断层。这是一种超现实的感觉。”

  李婉的时间无比紧张。她给自己设定了期限,青藏铁路之后的一两年,“用DV记录下藏民面对现代化的情绪和命运”。“记录是一种方式,当我看到西藏的变迁趋势滚滚而来,我只有记录。或许有一天,这里变了,我的一些微薄的记录还可以给人们带来美好的回忆。”

  记录西藏的时候,她也跟着成长。“跳出来看城市,也是一种风景,只是我更适合在西藏,我觉得应该这样活着。西藏对于我,她是丰富,是幸福,我永远逃不掉她。”(本报记者严利摄影报道)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3:51:53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4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一位徒步旅行的前辈——余纯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余纯顺 (1951.12-1996.6.13), 上海人,生于1951中12月,大学本科, 1988年7月1日开始孤身徒步全中国的旅行、探险之举。 行程巳达4万多公里,足迹踏遍23个省市自治区。巳访问过33个少数民族发表游记40余万字。沿途拍摄照片8千余幅,为沿途人们作了150余场题为“壮心献给父母之邦”的演讲。尤其是完成了人类首次孤身徒步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征服“世界第三极”的壮举,1996年6月13日在即将完成徒步穿越新疆罗布泊全境的壮举时,不幸在罗布泊西遇难。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3:57:34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5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壮士中华行 卷一 余纯顺孤身徒步走西藏/余纯顺著

目录:

  

  第一章 挺进川藏路   1.青藏高原,我来了!  2 遇杨孝玉、王洪母子  3.雨阻天全山区   4.翻越二郎山.  5.樱桃沟  6.兄弟,这钱给你买车票  7.康定姑娘的新“情歌”   8.“五一”的康定街头  9.我的第一位藏族朋友  10.有了藏文证明  11.忍痛割舍跑马山  12.翻越折多山  13.“半农半牧半金”的地方  14.阳光照耀下的一家  15 翻越高尔寺山所见  16.小央宋.  17.雅江风情  18.翻越剪子弯山  19.又一次逃脱“死神”   20.泽仁扎西  21.生也高原,死也高原  22.狼来了  23.在“世界高域”理塘观光  24.行进在草原深处  25 地球表面上的一颗“眼泪”   26,巴楚河畔温泉浴  27.困守巴塘  28.金沙江畔  29.芒康两日  30.来了一位同行者  31.去“拜佛”的独行女  32.澜沧江畔的兵站”   33.“生命禁区”一一—东达拉山  34.好“大胆”的臧族姑娘  35.夜宿雅娃洛丁家的那一天  36.敬酒下吃吃罚酒”   37,深谷中有一个叫巴秀的小村  38.怒江险区  39.在八宿县城  40,强渡怒江  41.翻越然乌沟山顶  42.然乌湖畔  43 路遇道长  44.臧族四少年  45.汉藏挺进队  46.少年救大汉  47.祈祷车停者  48.水电站地板上的温暖之夜  49.在波密县城  50.前往林芝的途中  51.雨季来临  52.同藏族口少年挥泪辞别后的日子里  53.啊!拉萨

  第二章 挺进青臧路   54.唐古拉以南  55.唐古拉以北

  第三章挺进滇藏路

  第四章挺进新藏路   56.进入阿里之前  57 重返狮泉河  58.阿里高原和新臧路  59.挺进阿里  60.鲁玛大桥  61.手摇的转经筒  62.路遇“坐车族  63.夜宿涵洞  64.康巴人  65.巴尔兵站  66.鼠疫  67.看见了高压锅  68.我成了“危险分子”   69.朝圣之路  70.冈仁波齐神山  71.转经佛塔与千年石屋  72.香格里拉传说  73.走近“圣湖”   74.“神女”与“鬼湖”   75.喜玛拉雅山下,一个秀丽的村庄  76.边陲重镇普兰  77.给自己放一天“假”   78.滴水之恩  79.唐嘎市场  80.今日无话  81.陷入沼泽  82.走入阿里无人区  83.与牦牛队一起在风雪中  84.欧珠的“杰作”   85.出现“人熊”   86.佩刀出鞘  87.到了雅鲁藏布江源头  88.班店  89.高原牧区  90.不能决斗  91.今日运气不佳  92.侦察河  93.强渡再次失败  94 “盖当娃”   95.这里也有沙漠  96.仲巴县城  97.走出了阿里  98.没有终点碑

  第五章:挺进中尼路  尾声  后记     跋一    跋二    附录一:余纯顺在罗布泊遇堆前景后的日记    附录二:追思文章一束      1.英雄魂断罗布泊——余纯顺遇难前后(强荧)       2.余纯顺最后的遗愿(赵子允)   3.我的儿子余纯顺(余金山)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3:58:14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6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流浪作家三过泉州打算徒步走西藏

作者:李贤斌/谢…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以下内容为程序代码: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dnews/GetHits.asp?ArticleID=207552">

</script>

43    更新时间:2006-8-4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插入广告JS代码-->

N厝边记者 李贤斌/谢杨 文/图

  拉着一辆小木车,留着络腮胡子,一脸沧桑的谢建光,独自一人第三次来到了泉州府文庙。
  浙江宁波人谢建光今年47岁,至今未娶,23岁开始徒步穿越中国,足迹遍布22个省市,写了不下百万字的散文,曾被媒体称作“流浪作家”。
  他说自己最喜欢的城市有三个,泉州、昆明和杭州。“喜欢泉州,是因为泉州是一座承载沧桑的千年古城,这里有洛阳古桥、开元寺,有闽南特色的红砖房,这里还是弘一法师修炼、讲学的地方……”
  即将年过半百的谢建光,现在有了一个异乎寻常的梦想,徒步走西藏。他说,自己这20多年来,国内许多地方都走遍了,只有最想去的西藏没有成行。现在,青藏铁路通车,条件改善了,如果现在不去,再过几年,担心体力不支,去不了。为了这趟旅行,他做了许多准备,计划用3年时间走完西藏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3:59:28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7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以街市间的惯性眼光去看余纯顺,他孤身徒步走西藏会不会大脑有问题?正因为他对世俗常规的挑战,才使我们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4:00:37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8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余纯顺十年祭

文章提交者:鸟人麻雀 加贴在 社会类贴图区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




余纯顺(1952-1996年),鄂州人,出生于上海,职业探险家。他的理想是走访遍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56个民族主要的聚居地。1996年6月,余纯顺在徒步穿越罗布泊沙漠时悲壮遇难,最终没能走出中国探险家的宿命。

  有“中国的托马斯”、“当代徐霞客”之称的余纯顺是一位罕见的传奇人物。他自1988年7月l日起开始“孤身徒步走访全中国”,至1996年6月像“倒下的铜像”在罗布泊遇难。8年间克服千难万险,风餐露宿,跋山涉水,走访了33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点,完成了59个探险项目,总行程已达8.4万华里(接近了阿根廷人托马斯的9万余华里世界纪录),其中尤以他前后用一年半时间,冒着泥石流、雪崩、高原反应等不断穿越海拔五千米左右的“生命禁区”,创下人类史上第一个孤身徒步考察“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纪录而震惊海内外。

  他沿途写下数百万字日记、游记,记录了祖国各地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成为反映国情民情的珍贵资料。拍摄照片8千余幅,为沿途人们作了150余场题为“壮心献给父母之邦”的演讲。出版了《壮士中华行》2卷,及《余纯顺徒步中国纪实摄影》、《余纯顺孤身徒步走西藏》、《走出阿里》等书。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4:02:33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9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我认为我是世界上在某些触角上最幸福的人,我甚至产生过无数次后怕,如果当初没选择这条路,那么现在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余纯顺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4:03:09
龙溪凌氏宗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蒲干村人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43
积分:10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2日
10
 用支付宝给龙溪凌氏宗谱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龙溪凌氏宗谱

发贴心情

若问仙乡何处是 镇江丹徒蒲干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27 14:05:23

 28   10   1/3页      1   2   3   尾页 
<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Copyright ©2000 - 2005 凌氏宗亲网
页面执行时间 0.13281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