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凌氏 | 新闻 | 图片 | 捐献 | 下载 | 留言 | 凌氏论坛 | 凌氏博客 | 中凌商城 | ENGLISH | 
您现在的位置: 凌氏宗亲网 >> 凌氏 >> 名人 >> 现代名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赤心爱国的安徽凌氏三兄弟          【字体:
赤心爱国的安徽凌氏三兄弟
作者:凌育彦    文章来源:岭背村凌氏博客    点击数:6719    更新时间:2012-12-4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这场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安徽省涌现出众多的仁人志士。其中,出身于榜眼门第的定远县凌毅、凌锐、凌昭三兄弟名列其中。
  
    凌氏三兄弟中凌毅取字蕉庵,凌锐取字济庵、凌昭取字铁庵。在辛亥革命时期,由于三兄弟革命活动十分活跃,故有“三凌公司”之称。
  
    立志求学报国
  
    凌毅年长(1883-1930),最先离乡到南京就读两江师范。在校时攻读《汉书》,萌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立志教育救国。但看到清政府日趋腐败,逐步产生非武力推翻满清统治,国无前途的思想。于是毅然辍学,与黄兴、于佑任等联络,分组长江下游反清革命团体。与柏文蔚、陈独秀等发起组织“岳王会”、“信义会”。1906年初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苏皖地区最早的同盟会会员之一。
  
    凌锐(1886-1950)在其兄影响下,18岁赴宁读两江师范。由于凌毅的引导,在校便与同学王仁峰(蔼吾)、程志愚(直愚)、宋希桥等进行反清宣传活动。1906年加入同盟会。两江师范毕业后,一面在寿县等地教书,一面积极宣传革命。不久辞教赴南京,联络在宁同盟会会员,一道专事反清革命活动。
  
    凌昭是三兄弟中最小的一位(1887-1962),自幼好学并习武,小时曾就读武备学堂,志在救国。因两个哥哥在宁求学,便去宁就读江南陆师学堂。1906年元月,与好友袁家声、张汇滔等一道秘密加入同盟会,是安徽省藉同盟会员中年青有志者之一。1907年从陆师学堂毕业后,便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已任。曾东渡日本接受孙中山先生召见,听取孙中山对安徽革命的指示。回国后,与凌毅、凌锐一道将榜眼府部分田产变卖,作为资助革命经费。
  
    为武装起义竭尽能事
  
    对于孙中山先生武装起义推翻满清王朝的主张与实践,凌氏三兄弟是坚决拥护并身体力行的。他们在武昌起义前后,为武装起义做出了积极贡献。
  
    凌毅于1906年至1907年间,与赵声、汪立本等撰写《革命军》、《兴汉》、《光汉》等革命书籍秘密散发,宣传孙中山先生武装反清主张。1907年徐锡麟枪杀安徽巡抚恩铭,在安庆发动起义时,凌毅与陈雄洲密运军火接济。1911年3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凌毅负责策动金陵清军第九镇官兵响应。他令在九镇中的同盟会会员分任排、连、营、标、协、镇代表。他本人被推为镇代表总其事。武昌首义后,凌毅率九镇官兵参与会攻南京,与领兵抵浦口的柏文蔚、范鸿仙里应外合光复南京,此中,凌毅是有重大贡献的。
  
    凌锐通过同盟会会员关系,先后结识了清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及赵声(伯先),并与赵结下了莫逆之交。他俩常向徐绍桢宣传革命道理,进行策反工作。为了准备武装起义,凌锐通过当时南京全福巷小学校长程志芳之弟程志愚的关系,将学校变为革命党人暗藏枪支弹药的仓库。自已经常夜间外出,参加运送枪支弹药入城的活动。
  
    1909年赵声在清军中的革命活动暴露,被迫逃往广东梅州暂避。是年赴南洋见孙中山,受命于孙先生,回香港设同盟会香港总部,并准备广州起义。凌锐应召去港,积极筹备起义事项,并任赵声秘书兼军事参谋。凌锐是亲自参加广州之役者。起义失败后,七十二英烈长眠于黄花岗。赵声突然重病,凌锐始终在其身旁。1911年3月赵逝,凌锐重返宁继续从事武装反清活动。为准备在宁起义,与王蔼吾一道制造炸弹时炸药爆炸,凌锐左眼失明,左耳被炸聋。但伤好后仍然奋力工作,协助凌毅一道为光复南京做出了贡献。
  
    凌昭从江南陆师学堂毕业后,即在安庆一带从事反清武装斗争。先后在安庆炮营弁目训练所等地进行秘密联络起义,积极投入光复安庆的武装斗争。安徽省军政府成立后,凌昭受命为安徽民军第五师师长,时柏文蔚任总司令。
  
    “二次革命”的中坚分子
  
    沪宁光复后,凌毅任安徽省代表团团长,参加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被推选为南京临时参议院参议员。
  
    1913年袁世凯指使爪牙刺杀宋教仁。凌毅在国会中提案弹劾袁世凯。被袁世凯视为眼中钉。二次革命爆发,凌毅坚定地追随孙中山讨袁。失败后出走日本,在日组织“天健学会”、“国民社”,同年冬奉孙中山之命返回上海再次从事武装讨袁活动。他与范鸿仙等积极组织革命武装,曾任中华革命党安徽省支部长、中华革命军江皖总司令。与范鸿仙、柏文蔚一起召开了著名的正阳关军事会议和参与策划了白郎起义;率兵讨伐袁军倪嗣冲部,他身先士卒,深受革命党人称赞。
  
    凌锐在二次革命中也积极支持其兄弟坚定地站在孙中山先生一边,为中华革命党的活动出力。他经常担任中华革命军驻沪总部(上海环龙路44号)的联络工作。与范鸿仙、柏文蔚等秘密联系。当时中华革命党经费困难,他与兄弟商量后,返回定远,再次变卖榜眼府财产充作革命经费,并支持在沪的范鸿仙办报讨袁。
  
    1914年袁世凯党羽发现凌锐的活动,采用陷害手段,预先买通一个熟人,送来一只木箱,说是暂存。此人一离开,巡捕房即来搜查。发现此木箱中有炸弹,随即将凌锐逮捕,后经中华革命党营救出狱。当时,袁世凯曾指使人去定远县查抄凌家,迫使其亲属全部逃往上海等地。凌毅、凌昭被迫先后流亡日本。
  
    凌昭在二次革命中表现也很出色。1913年讨袁军兴,柏文蔚出任安徽讨袁军总司令。凌昭即与常恒芳等12名民军司令联名通电响应,并参与策划了白郎起义。1914年,白郎义军在袁军重兵围剿下失败,倪嗣冲率兵5个旅进攻安庆,凌昭被迫与一批革命党人流亡上海。是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凌昭是坚定支持者。受孙先生命,任中华革命党代理驻沪主盟人,代理中华革命党安徽支部长等职。继续努力开展反袁斗争,并常往来于上海、安庆之间具体布置工作。 
   
    国共合作贡献,爱国始终不渝
  
    1916年袁世凯死后,凌毅再入国会。与胡汉民等组织“丙辰俱乐部”。1917年赴广东参加护法运动。1918年8月,北平召开“安福国会”,凌毅组织“护法俱乐部”,坚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1919年中国国民党成立,凌毅成为最早的党员之一,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凌毅是坚定支持者。他赞同与共产党合作,携手将中国革命进行下去。在国民党改组中,凌毅受孙中山函约,参与总纲草案的起草并任宣传委员。在此期间,他撰写发表了许多赞同国共合作的文章,是孙中山先生指定当选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这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拥护国民革命。事先孙先生委派凌毅和王用宾前往,负责帮助冯玉祥策划和与孙先生联络。凌去冯部后改编步军,并统领部队逐浦仪出宫。事毕冯要委任凌毅要职,凌坚辞不从。表现了革命党人不为官禄动心的高风亮节。后又继续按孙中山的指示去东北等地进行秘密联络,策动东北易帜活动。1925年孙中山病逝后,凌毅对一批背叛孙先生革命主张的人愤恨至极,忧郁致病。特别对蒋介石叛变革命万分痛恨,坚决不与国民党反动派、不与南京政府来往。1930年3月10日在沪病逝。去世后于佑任等一批老友报请国民政府为凌毅国葬,由于蒋介石反对,后改为省葬于定远县。
  
    从1921年起,凌昭在安庆与国民党元老管鹏等创办《民治报》。至1924年的三年中,《民治报》在安庆的影响非常大。发表过许多宣传新思想,抨击北洋军阀,宣传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文章。尤其是在著名的安庆“六.二”学潮中,该报旗帜鲜明地以大量篇幅揭露军阀马联甲祸皖,残害爱国学生的罪行,有力地声援了安庆的“六.二”学潮。为了宣传国共合作和建立统一战线,凌昭等还在《民治报》上开辟专栏,专门转载《向导》周报的进步文章、资料。在国共合作基础上,1926年凌昭作为国民党元老之一,与管鹏等人共同发起组织了国民党安徽省省党部,凌昭担任执监委员。是年冬,安徽境内成立国民革命第三十三军。柏文蔚任军长,奉令率师北伐,凌昭任中将参谋长,为国共合作共同北伐立下功劳。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前,曾于3月份到安庆策划了“三.二三”反革命事件。事件前,蒋介石曾召见凌昭、杨虎、刘文明等,他对蒋的行径十分反感。后来在杨虎等人一系列破环国民党安徽省省党部(左派)的阴谋活动中凌昭概不参加,并暗中保护了柯庆施等共产党人免遭毒手。不久凌昭被迫离开安庆。在任交通部航政司司长期间,不忘孙先生的教诲,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大胆揭露张作霖出卖东北主权的“四路密约”而遭奉系军阀暗害,被特务炸瞎双眼。此后凌昭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依然以爱国为重,不遗余力继续宣传孙中山革命思想,曾担任过国民党中央党史编委等职。
  
    抗战中,凌昭入川,任军委会中将参议,在重庆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后迁居江津,创建难民工厂,筹组义民公墓,支持冯玉祥发起的献金运动,深受下江难民拥戴和当地人士钦敬。1942年3月21日《大公报》上陈独秀发表了《战后世界大势之轮廓》一文,有悲观论调,不利抗战。凌昭与陈独秀年轻时便为朋友,但他不念情面,坚持真理,对此文于3月29日在江津市纪念黄岗七十二烈士大会上痛加驳斥,曾受到与会者高度赞扬。
  
    凌昭在双目失明后还热心盲哑学校及残疾人事业,口授著述了20万字的《盲人之路》一书,主张为盲人打开一条出路,为残疾人谋福址。
  
    抗战胜利后,他被聘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设计委员。1948年当选国民大会代表,曾在“国大”中发起修改法统运动。他对蒋介石发动内战极为不满,曾多次保护营救过共产党人、民主人士、爱国学生。同时在他的力主之下,说服定远凌氏家族,将榜眼府的房产捐给政府创办了“定远中学”。
  
    祖国大陆解放,凌昭被国民党裹胁去台湾。晚年在台湾赋闲,于1962年去世。临终前遗嘱把他的遗骸运回安庆,埋土家乡。1997年,在安庆地方政府帮助下,凌昭骨灰从台湾迁葬于安庆公墓,安徽省及安庆市报纸均作了报道。
  
    凌锐晚年清贫。民国成立后被推为省议员,由于不合反动军阀愤而离皖。在左眼失明,生活贫困苦的条件下,撰写了大量回忆辛亥革命及烈士郑养之、郑芳菽、张孟介、张永正、范鸿仙等人事迹的文章,上报国民政府,以争取对烈士们公正评价。同时,为编写国民党史提供了大量真实史料,晚年贫病交加,闲居南京,潜心研究易经。他对共产党寄于极大希望。积极支持其女凌颂芬参加迎接南京解放的活动。1950年初,凌锐与世长辞,终年64岁。(资料来自http://www.xici.net/d154235844.htm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余杭凌统将军庙
    凌氏族谱勘正——江南虔南起
    对凌氏宗亲网及群作出贡献的
    凌淼与凌洪斌相会在广州
    不忘乡土本色---蒲'土干
    全球凌氏的精神家园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